【薛家遗址】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东南约15里的淄河右岸,是临淄齐陵镇所属的一个村庄叫“薛家庄”,在薛家庄村西约三里的淄河岸边,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被命名为“薛家遗址”,其南向与著名的“国保”---
后李遗址(中国古车博物馆)毗邻。作为一处“大汶口文化”的重要遗址,人们对她知之甚少,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她。可巧的是,当我们从齐国历史博物馆前往后李遗址时,竟然与她顶头迎面地不期而遇,使我得以有机会接近她。尽管我们当时时间紧张,行程急促,但是仍然不得不停下车来“认识”她。

【“市保”标志碑】

【遗址远景】
大汶口文化,因公元1959年首次发现并发掘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汶河边“大汶口遗址”而被命名,该文化距今约6000-
4600年,根据对她数次发掘的遗迹遗物进行考古分析后,我们把她分为早(6100- 5500年)、中(5500-
5000年)、晚(5000-
4600年)三期。大汶口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古文化类型之一,其遗迹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山东省分布最广泛(具体遗址地点约五百余处),我们今天见到的这处“薛家遗址”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发掘该遗址所得到的信息来看,薛家遗址的相对年代大致属于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阶段。

【遗址区的地质断面】


【遗址区域内地貌】

【冒充一下专家哦】

【看到的第一块陶片】

【地表遗留的陶片】
由于树立有“市保”标志碑,所以我们很容易就看见了她,因为遗址紧邻淄河,可以断定我们到达的区域属于遗址的西部边缘,地面没有明显识别物,所以我们在现场并不知道遗址面积有多大。遗址的地面遗物不太丰富,但是我们很快从遗址边缘的断崖剖面的地层内看到了零星残留的陶片,我们在现场见到的全部是灰陶、黑陶和白陶,没有见到彩陶片。另外地面还残留少量的绳纹砖残块,说明该遗址延续的时间较长(或者遗址上曾经存有后期建筑)。
即便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其制作工艺也已经非常精细了,这也可以从我们捡拾到陶片上看的出来。呵呵,材哥捡拾的那两块残片更精美,但是他那两块残片的器物特征不太明显。

【陶罐残片】

【陶器残件】

【带孔残陶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薛家遗址顶头相逢之前,我们在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内就发现了展柜中陈列着几件标注有“薛家遗址出土”的(大致)完整的陶器,由于当时并不知道“薛家遗址”的来历及具体位置,因此没有特别关注,我只拍了两件“觚型器”(下图)。这两件“陶觚”是博物馆内陈列的该遗址出土的最完整精美的器物,而这种“觚型器”正是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标志性器形之一。

【灰陶觚(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藏)】

【红陶觚(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藏)】

【从遗址台地上俯瞰淄河】
薛家遗址,并不在我们此行的旅行考察计划内,完全是邂逅,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丢下她,所以也因此而耽误了一点时间(也许就是这么一点时间,导致颜文姜祠四点半关门)。现在想来,我是不后悔的,相对于颜文姜祠那样的晚期木架构来说,这处遗址的考察学习更有意义,因为她是我迄今第一处实地参观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而像颜文姜祠那样的木架构,晋国遍地都是,我随时都能看到一大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