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姜祠】
---
“四点半”关门? ---
从地图上看,淄博市博山区距离临淄不算远,而且其间有国道相连,所以当我们从齐国故城上车时就觉得:大约有一个小时是可以奔过去,此时是下午三点,即便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在下午四点半之前站在颜文姜祠的大门口估计是没问题的,就算她五点关门下班(现在已经是三月下旬,正常来说,工作单位的下班时间是五点半),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足够我们拍照了,于是我们就从齐国故城出发了。上路没走多远,我就迷糊了,不知道“四合院”兄和“材栔”兄密谋了什么,哈哈......

【“国保”标志碑】

【颜文姜祠全景】
原本这次齐国之行的核心目的是广饶关帝庙,随着“山东四合院”的加入,他是齐国本地人,而且还有赤兔马坐骑,这两个条件使我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野心”也随之急剧膨胀:把“齐国故城”和“颜文姜祠”也列入了行程。
“齐国故城”虽然只是一处遗址,但是在中国现存的众多大遗址中,她是最优秀的一个,而且我们此次活动的区域就在她身边,所以“顺便”看看她也在情理之中。至于这个“颜文姜祠”我们都不了解她,第六批“国保”标注她的时代是“元至清”,毫无疑问,在晋国以外的地方,任何一个有“元”以上因素的木结构都是值得关注的,而且她也在我们活动区域的附近,于是一个看起来很完美的计划就这样形成并实施了。

【山门枓栱】

【山门转角铺作】
当我们憋着满腹的“排泄物”奔到颜文姜祠的大门口时,正好是下午四点半,甚至一分钟都不差就与下班的工作人员撞了个满怀:“下班了!”
“我们可真正是千里迢迢来的啊!师傅,就让我们进去吧,哪怕只要十分钟!”然而我们的哀求无济于事,服务员推着自行车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看着严丝合缝地关闭的大门,我们实在心有不甘,这叫什么事啊,哪有四点半就停止营业的?现在庙里只剩下看门的大爷了,我们只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四合院”兄拿着钱企图贿赂大爷,但是无论怎么说明心意,大爷就是不答应,我们是黔驴技穷了,死心吧。
但是既然都到门口了,进不去,就看看外面也算啊!于是三个人端着照相机,就在那大门口又看又拍,左摸摸右瞅瞅,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恋人。大约是我们愚蠢的行为着实感动了看门大爷吧,他竟然说:“院子里到处是监控器,我不能让你们进去。这样吧,我去把大门打开,你们就在大门口看看吧!”
随着大爷把山门打开,我们终于算是能看到颜文姜祠的真面目了,但是庙院当中的一座香亭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左右能看到厢房,正殿却怎么也看不到。于是我们得寸进尺,请求大爷让我们进到院子里看看,大爷拒绝了。但是他允许我们从边门内拍照,不管怎么说,从边门的角度总算能隐约看到颜文姜祠正殿前檐下的枓栱。

【山门柱头铺作里跳】

【山门脊槫及平槫构制】

【从山门看庙院内】

【从西便门看庙院内】

【香亭】
颜文姜祠山门单檐歇山顶,檐下五铺作双下假枊,构架也简单,只是在脊槫和平梁下的蜀柱上用了插栱,而脊槫下不施叉手显得稍微有点怪(也可能是后来取消了)。总的特征明显是明代中晚期所构。不过,庙院当中的那座香亭倒是小巧而精致,方形重檐攒尖顶加青石须弥座,外观漂亮,形制也算有点奇特吧。
颜文姜祠正殿也是单檐歇山顶,前檐加建了卷棚顶副阶,可能是后期所为。不让进到殿里,梁架看不到,单纯看前檐枓栱的话,和山门基本相同,可能稍微早一点,因为大殿的枊嘴稍显扁平,而柱头、阑额和普柏枋都看不到,但是可以看到副阶的这些构件形制,如果相同的话,定是明代无疑。看来第六批“国保”标注的时间中“元”不是指木结构(当然,也不能排除殿内梁架可能有些许元代遗风,毕竟咱没看到),而是指颜文姜祠内的其他文物遗存,比如石刻等。
另外,颜文姜祠正殿上的琉璃脊饰看起来也不错。在晋国以外,能看到一座明代早中期的木结构,差不多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网上相互抄袭的什么“唐代原构”就拉倒吧,相差十万八千里呢),这也就是我们千里迢迢奔袭的绝对原因。

【正殿及副阶前檐下】

【正殿枓栱】

【正殿琉璃脊饰】

【颜文姜祠外围】
在颜文姜祠当地流传着一个很“著名”的传说是这样的:说周朝的时候,这里住着一户人家,儿子娶了个媳妇就死了,这个刚进婆家就守寡的媳妇就是“颜文姜”。后来她屡遭婆婆和小姑子的欺负,每天要去很远的山脚下挑水。这挑水嘛,两个水桶肯定是一前一后挑着的,但是因为一只水桶在屁股后面,所以这婆婆和小姑子吧就嫌脏,只吃前面的那桶水,后面的那桶水就做别的。而颜文姜从来孝顺,不与争执。
有一天,颜文姜又去挑水,在回来的半路上,碰到一个骑着毛驴的老头,这老头是个神仙,他就想试试颜文姜到底是不是真的孝顺婆婆。于是神仙就向颜文姜提出:我和毛驴都渴了,能不能把你的水让我们喝点呢?颜文姜心地善良,自然答应。问题是这个死老头他专门找茬,非得喝前面的那桶水。这要把前面的那桶水喝了,这么远的山路不还得去重新挑一桶吗?这事要给了我,指定抽他,可人家颜文姜姐姐就让喝了,然后自己再去山下挑了一担。
这个事情使破神仙大为叹服,于是他把自己赶毛驴用的鞭子送给颜文姜,说你以后就不用去挑水了,你把这条鞭子搁在水瓮里就OK,啥时候没水了,你把这鞭子往上提一提,水瓮自然就满了。颜文姜回去了照着神仙的话一试,嘿嘿,果然灵验。于是颜文姜就免去了每天的挑水之苦。
但是这个事情瞒不了多久,她这个婆婆和小姑子就纳闷了:嗳,这个家伙每天不去挑水,怎么水瓮老是满的呢?于是就想看个究竟,她们假装使了个“好心”,让颜文姜回娘家住几天去。颜文姜前脚出大门,她婆婆后脚就进了厨房,掀开水瓮一看,里面搁着一条鞭子。这个气就不打一处来了“这么脏的东西怎么能扔在水瓮里呢?”于是顺手就把鞭子提溜出来给扔了。
她这一扔不要紧,就听“喀嚓”一声巨响,水瓮里的水立刻变成了汹涌澎湃的滔天巨浪,铺天盖地而来,冲向了村庄田野......这边颜文姜姐姐还没出村口,“水龙”就尾随而来,她知道那条鞭子出事了,赶紧跑回去用身子捂住水瓮口。洪流被制服了,但是颜文姜也随之坐化而去.......
如果我是第一次听见导游这么讲,指定感动的热泪盈眶。问题是早在二十四年前的1986年,我第一次去晋祠时就听到了这个传说,而这两个传说的细节都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主人公,一个叫“颜文姜”,一个叫“柳春娘”。更加凑巧的是,仅仅在一个礼拜之后,我就在涞源“拒马源头”又一次听到了这个传说。
哈哈,真是老生常谈幸听之啊:鲁班修的庙、米芾题的字、神仙给的鞭......对于我来说,晋祠也好,涞源也罢,至少我关心的东西看到了啊,而淄博呢?我千里迢迢跑来就听了这么一个故事,庙门都没找着......真是可恶!

【“文姜大厦”】

【“主人公”】



【“颜文姜祠”历年发售的旅游门券】
就这么一个不知道谁抄谁的杜撰故事,居然也引起了“有关地方”的重视,想打出一张“品牌”来。于是乎,哎呀,这个折腾,把个原本古朴的小庙庙愣是搞成了一座庞大的娱乐城,改变了“国保”文物的外部环境也就罢了,反正也没人管这事,可恨的是拿这个来坑害游人---
门票从五元变成了六十元。本来还指望顺便买一张门票的,这下好了,人家“四点半”下班,俺们没被坑。一座明代的建筑,没看到也就算了。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