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故事

标签:
建水临安 |
分类: 漫游札记 |
如果我问,临安是哪儿? 98%的人会说,杭州。不错,杭州确实曾叫过临安,那是在北宋灭亡,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杭州时的名称。“一朝归为臣虏”被元朝灭亡后,杭州立刻失去了临时偏安的临安,连同失去的江山。而同一时刻,临安却在最南方的云南边陲落户。这就是现在的建水。
临安和建水的关系是府和州的关系。明洪武十五年,明军平定云南后,在建水设临安府。临安府辖包括建水州在内的6州5县9土司,临安府“附郭”建水州,郭是城池,所谓附郭就是将道府设于建水城,相当于我们的地区和县的关系。之前,我们在省和县之间设有“地区”,将临近的数个县归于其中一个市辖制,地区不是一级行政政府,而是省府的派出机构,属于行署。例如当初的邢台地区,下属邢台市和周边 6个县。所以在邢台就有两个中院,一个是邢台市中院,一个是邢台地区中院。而临安府就是设在建水州的道府。直到今天,周边县乡上点儿岁数的人去建水城还说是去临安府,火车站依然叫临安站。我们下榻的宾馆就叫“临安故事”。不知收藏了多少临安故往之事。
当时的临安富甲滇中,有“金临安,银大理”一说。富甲一方的临安城墙高两丈七,筑有四座城门。于是,“临安遂屹然金汤”,“为滇南之锁钥,洵边陲之保障”。后来,南、北、西三城楼毁,唯独东城门朝阳楼屹立至今,高大雄伟,看上去就是小一号的天安门,不知道的以为是哪个土豪山寨的天安门,殊不知,它比天安门还“虚长”28岁!弄不好,天安门还是山寨的这座朝阳楼呢!
由于其屹然金汤,临安古城保护的很好,整座古城设为步行街,城内满满的临安文化。
森然的临安府衙,知府大人升堂的正殿匾额大书“明镜高悬”四字,和影视剧里看到的一样。两侧依朝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对应的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在临安,我们意外的看到原样保留的科举考场,叫“考棚”。当年的试卷,高悬的金榜。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什么是“金榜题名”。当时云南科举考试中榜的一半是临安的,所以有“临半榜”一说。这个从临安供奉孔夫子的文庙的规模可见一斑。与常见的文庙不同,临安孔庙一进大门牌楼,不是几进院落,而是一方大大的水面,根本看不清湖对面的庙宇,要想拜见夫子,需辛辛苦苦饶过这座大湖。对孔子的尊崇可见一斑。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建筑组群:朱家花园。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园林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整组建筑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形制规整却又布局灵活,沿着水面修筑的画廊上,没有常见的花鸟鱼虫,而是一些劝人上进的词句,比如“业精于勤”“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等等。一些被我们用作贬义的词句,也被拨乱反正的题写在月亮门上,比如“循规蹈矩”。在我们当下的语境中,这个词与墨守成规相等,都属于金猴奋起千钧棒系列的贬义词,自从造反有理以后,有谁还想循规蹈矩。但细想想,真想成就一件事儿,首先要循规蹈矩,没有规矩何成方圆。所谓规矩,就是被前人证明是必须遵守的道理,圆规角尺就是规矩,尊老爱幼就是规矩,信守合同就是规矩,君子一言就是规矩,如果都被造反有理掉了,会成什么样。必然是数十年前的浩劫那样。所以,人家朱家花园把循规蹈矩放在月亮门的门楣上,清楚不过的说明何以方圆唯有规矩的道理。
在中庭的一整面墙上,书写着“朱子家训”。家训开宗明义:“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告诉后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有这样的家训,家业才能传于后人。
还有一处不容错过的景点:老城外的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以录入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恕我笔拙,竟无法描绘“滇南大观楼”的大气精致之十一。只能麻烦诸君看照片自行脑补吧。还有,麻烦云南封疆大吏不要再把我文中的“滇”读作镇了,虽然上有所好,但下也未必要甚焉。你说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