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上的保罗 霍拉舞曲

标签:
达契亚人摩尔多瓦公国霍拉舞曲德古拉吸血鬼 |
分类: 漫游札记 |

罗马尼亚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上曾多次被他国征服、占领和奴役。
罗马尼亚本地民族或者说原住民是达契亚人,在公元前曾建立过自己的达契亚王国。后被西罗马帝国征服。与罗马人的长期并居产生了罗马尼亚人,组建了瓦拉几亚公国和摩尔多瓦公国。此后被匈奴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反复征服,占领。十五世纪后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多灾多难容易产生音乐家,容易产生作曲家,容易产生小提琴家,在东南欧巴尔干地区,罗马尼亚是一个音乐家的多产国家,埃乃斯库和波隆贝斯库是其中佼佼者。还记得前几篇多次提到的电影《齐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影片开始,罗马尼亚村民在美丽的喀尔巴阡山谷载歌载舞。一位老者走到波隆贝斯库面前,送给他一把宫廷用的小提琴,对他说,“齐普里安少爷,只有你才配用它。”齐普里安接过来,用全部的激情演奏了一首《霍拉舞曲》,演奏完,对站在身边的父亲说,“爸爸,我为我们达契亚人演奏了,死了也值了!”
霍拉舞曲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等地牧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多为悠长的歌调,犹如牧人的悲歌;或为活泼的轮舞,表现欢腾的乡村舞会场面,充满了炽烈的欢乐气氛。较多的使用装饰音和颤音,对小提琴演奏者的技巧要求较高,左手要能快速连续的颤指,右手则是要娴熟的使用连顿弓、飞顿弓等弓法。
你知道的是,波隆贝斯库创作的《三色旗》曾经是罗马尼亚的国歌,而你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国家的国歌也是他作曲的,那就是阿尔巴尼亚国歌。
事实上,从踏上罗马尼亚国土,我就在寻找本地音乐家演奏的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新月》等唱片,但当我向大学毕业的地陪导游寻求帮助时,她却一脸茫然。显然,她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这让我很失望。但过后想来,也可以理解,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几个知道刘天华,知道阿炳,知道下山虎,知道广陵散的?所以,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在重镇布拉索夫都没有找到以后,我也就基本上死心了,不料却意外的在吸血鬼城堡找到了!

吸血鬼是指从坟墓里爬出来专吸人血的死者,它们吸食了人血后还会在被害人身上插上木棍。这个传说在欧美非常盛行,它被不断写成小说,拍摄成影视作品,制作成电脑网络游戏,长盛不衰,至今犹是。而这个传说的源头就来自罗马尼亚,来自罗马尼亚一个历史人物。
前面说过,罗马尼亚历史上曾经被很多国家侵略,其中就包括庞大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也就是刚刚发生过流产军事政变的土耳其。虽然跟奥斯曼相比,罗马尼亚太过弱小了,但是,罗马尼亚人民在一位民族英雄的带领下英勇的抗击了奥斯曼的入侵,他就是瓦拉几亚公国的弗拉德三世。据说,他曾命人将两万名奥斯曼俘虏用尖头木棍穿透立在大道和城门两侧,令入侵者大骇。于是,他和他的残忍的木桩刑就成了后世传说中的吸血鬼形象。
首先将吸血鬼形象以文字形式传播于众的是19世纪爱尔兰小说家写的《德古拉伯爵》,以后的影视网游都是源于这部小说。而他在小说中的形象也就再也没有改变过:两撇小胡子,鹰钩鼻,目光犀利,要喝人血时眼睛就会变红。
由于德古拉伯爵和吸血鬼的名气太大,所以,他的原型弗拉德三世在距离布拉索夫60公里的布兰所修建的布兰城堡反而没人知道,于是,人们索性把这座布兰城堡称为德古拉城堡,甚至,直接叫做吸血鬼城堡。
当年为了据险扼守,城堡修在一座小山尖上,所以城堡不大,也说不上多漂亮,半个来小时就逛完了。离集合的时间还有半个多钟头,我们就在路边的商铺间闲逛。茫无目标。店铺卖的都是德古拉造型和图案的玩偶、木雕、瓷器、T恤,但除了上图的酒具有点儿意思,对其它的都没有兴趣。忽然,一阵熟悉的旋律传过来,正是我苦苦找寻的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循着声音找过去,来自一个很小的店铺,只有一个老者,老式的吊带西裤,熨烫的干净平整的衬衣,一副老花眼睛,很像电影里的修表匠:和蔼,认真,一丝不苟。他从柜台下面小心的拿出唱片,郑重的递到我的手上,然后摘下老花镜仔细的打量我,似乎感到好奇:“这个老外为什么对这张唱片这么感兴趣?”而我,满心欢喜的收好唱片,还不忘跟他合个影,毕竟,在他这里,我的心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
这就是那张唱片,三色旗的底色,罗马尼亚地图中是各州有代表性的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