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上的保罗黑教堂

标签:
布拉索夫黑教堂管风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试音天碟 |
分类: 漫游札记 |

如果你是一位音响发烧友,那你一定知道发烧第一天碟,《黑教堂》。
《黑教堂》录制于1976年,到今年已经整整四十年了,但它第一天碟的地位却始终没人能够撼动,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这是一张教堂音乐,录制也是在教堂中完成,声源只有唱诗班人声和管风琴,然后就是教堂回音的背景。
常听音响的人都应知道听音环境讲究吸音,也就是空间内的回音要少,只有这样音乐才能真实的干净的进入我们的耳朵。而教堂的环境恰恰相反,是一个极其空旷、回音很大的场所,在这里录音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这张唱片的录音师却很好的把握了教堂的这个特点并加以利用,教堂的回声此时已变成了很好的衬托,将音乐那无与伦比的神圣和庄严感很好的烘托出来。优美高贵的女高音,庄严圣洁的合唱,宽广凝重的管风琴,那是一种 “一尘不染”的纯净天籁。它所营造出的圣洁、安详的氛围,会让你感觉这是来自天国的音乐,它洗涤人世间的一切罪孽,净化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一尘不染的纯净成就它第一天碟的地位。
那么,你知道这座黑教堂在哪儿吗?告诉你,在罗马尼亚的布拉索夫。

布拉索夫位于南喀尔巴阡山北麓,从地图上看,我们在罗马尼亚的旅游景点也大都分布在南喀尔巴阡山脊两侧。这座城市不大,二三十万人口。和欧洲多数城市一样,城市中心是市政厅广场,黑教堂就位于广场东北角,也是我们在布拉索夫游览的重点。
教堂建于公元十四世纪初叶,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300年前的一场大火将教堂外墙熏成黑色,黑教堂一名从此叫响。它是东南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而教堂内古老宏伟的管风琴同样是南欧之最,
4000根音管,76个键盘,使它连同这座教堂成为了举办国际音乐节的理想场所。尽管它已经有180年的历史,但至今仍可正常使用。由于规模庞大,教堂内除了正面祭坛,其它三面墙上都安放了管风琴音管,但由于不让照相,我也只能暗中拍下了祭坛对面墙上的那一组音管。
从市政厅广场可以看到,城南小山坡上有一个观景台,我们猜想,从那上面应该可以一览无余的观赏到全城的风景。看看时间还够,我们绕到西面山根下的一条小路向上攀爬。
山路蜿蜒,绿树成荫,但我们顾不得赏景,大口喘着粗气一路向上。来到观景台,回过身向山下望去,我们被惊呆了:这,这不是电影中的萨拉热窝吗?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结尾,冯.迪特里希失职被撤,临行前,他神情沮丧的来到山坡上,指着山下的萨拉热窝城对身边的人说,“从我上任到这儿,我就在寻找瓦尔特,现在要离开了,我终于知道瓦尔特了,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电影中的萨拉热窝和我脚下的这座布拉索夫惊人的相像,两山夹一谷,褪色的红屋顶,土黄色砂岩墙面,东正教教堂的穹顶点缀其间。如果我说这就是萨拉热窝,你一定会相信。而如果此时耳边响起那部电影的主题曲,伴随音乐中高高低低的教堂钟声,你一定会脱口而出:这就是萨拉热窝!不信,你点开下面的电影主题曲链接试试:
http://www.56.com/w80/play_album-aid-6197673_vid-MTg1MDE5Nz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