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撒哈拉的文明 亚历山大和纸莎草画

标签:
纸莎草画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王朝罗塞塔石碑亚历山大灯塔 |
分类: 漫游札记 |


作为具有最古老最伟大文明的埃及,能称为国宝的自然也就很多,金字塔,方尖碑,神庙,无疑都是其国宝。但在我看来,纸莎草画也同样可以列为埃及国宝。
篇头的那件纸莎草画是我们在开罗纸莎草画博物馆违禁偷拍的,尽管效果不太好,又只是局部,但该有的全有了:最唯美的画面,最经典的神话人物,最鲜艳的纯天然颜料,最传奇最古老的纯手工纸张。当然,还包括最昂贵的价格。动辄数千美元,却当场有团员选购,还不只一幅,原因也很简单,纸莎草,纸莎草纸,纸莎草画,这可是埃及的国宝呢!
篇头画面中那根草秆就是纸莎草,那么,野草也能成为国宝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行程走完。
离开红海,我们的最后一站是地中海名城亚历山大。被大陆网民戏谑的谐音为“压力山大”的亚历山大是一个人名,也是一个地名。
亚历山大是古希腊马其顿帝国的皇帝,也是伟大的军事家,在历史上,他与汉尼拔、凯撒、拿破仑一起并称四大军事将领。亚历山大登基时只有20岁,但是在他的统帅下,仅用了11年时间,就把偏居希腊一隅的部落小国马其顿变成世界历史上继波斯帝国后第二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版图包括南欧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埃及,西亚和中亚,最东边到达了印度恒河。最终,给养和南亚的暑热阻挡了他继续东进的步伐。
亚历山大的最大功绩是在攻城略地的同时把希腊文化推向了世界,晚于他300年的以凯撒大帝为代表的古罗马文化是在打败了希腊马其顿之后把希腊文化全盘接了过去的。我们常说的罗马露天剧场,罗马椭圆广场,罗马神殿,其实都是希腊人的发明专利,我们看到的罗马广场罗马神殿的巨大石柱,原来被我们称为罗马柱的,其确切的名称应该是至今沿用的希腊语的“科林斯石柱”。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率军打到哪里,就把被占领的大城市用他的名字来命名,据说,他先后命名了13个亚历山大市,光在印度就有两座。但是流传下来至今仍叫做亚历山大的就只剩下埃及这座位于地中海之滨的海港名城了。原因只有一个:亚历山大英年早逝。
班师回朝后的亚历山大雄心勃勃的的做了两件事,一是在他所征服的广大地区推行希腊化,为此,不惜摧毁其它与之不同的古老文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就是在亚历山大征服巴比伦时被摧毁的。再一个就是准备下一次的东征,继续扩大其疆域。但是,天不遂人愿,亚历山大突然暴病身亡,年仅33岁。
由于死的突然,根本来不及作出身后继承人的安排,于是他那些精干的年轻军官为争夺领导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最终获胜的两人,托勒密和塞琉古瓜分了亚历山大开辟的业绩,塞琉古获得了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中亚、西亚,建立了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塞琉古帝国,所以也称叙利亚帝国。而托勒密则当起了埃及法老,这就是埃及末代王朝第三十一王朝,也称托勒密王朝。
从托勒密一世到托勒密十五世,托勒密家族统治埃及时间长达300年,这期间,托勒密王朝干了几件名垂青史的大好事。
首先,保留了唯一一座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让我们在3300年后的今天依然还能想起历史上这位伟大的皇帝。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海港入口处的半岛上建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灯塔——亚历山大灯塔。它也成为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看,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摧毁了一个世界奇迹巴比伦空中花园,而同是马其顿的托勒密又建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亚历山大灯塔,算是扯平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亚历山大灯塔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一次大地震中坍塌了,只在欧洲一些图书档案馆里留下它当年的雄姿,当然,都是手绘的,没有影像。灯塔倒塌一百年后,埃及国王凯特贝命令用灯塔遗址的石料在原址修筑城堡,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就是凯特贝城堡,作为亚历山大市的地标性建筑,它也是游客必到的一个景点。(见篇头)
在大英博物馆保留着一块埃及石碑——罗塞塔石碑,石碑上刻写的是托勒密五世的一道诏书。这块三千多年前的石碑之所以如此珍贵,就在于它是用三种文字写成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俗体文字,古希腊文。正是对照上面的希腊文,人们才得以准确破译那些刻写在神庙上、方尖碑上的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也正是通过托勒密五世诏书,才能把古埃及和现代世界联系起来,你说,这块石碑是不是很伟大。
他们还干了一件伟大的事儿,在亚历山大修了一座图书馆。“图书馆?三千年前有人建图书馆?”确实!不仅建了,而且是全世界最大的,藏书70万卷。这样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只有塞尔柱帝国首都以弗所(今土耳其爱琴海东岸)的塞尔丘克图书馆能与之匹敌。巧的是,以弗所也有一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阿尔忒弥斯神庙。(可参看我的游记《土耳其的庞贝古城》)。在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众多藏书中,特别要提及的是托勒密国王指令埃及大祭司马内托写的《埃及史》,这部巨著完整的记述了埃及从公元前3200年第一王朝至公元前300年的第三十一王朝托勒密王朝近三千年各王朝更迭的年代和其间数百位法老的名号,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恐怕也只有古埃及有这么翔实这么确切的断代史。
可惜,古罗马凯撒大帝的一把火,烧毁了埃及托勒密王朝,也烧毁了这座图书馆,连同馆藏的数十万卷藏书,包括这部《埃及史》。好在在它问世的数十年间已经被很多学者引述转述,后世的人们依然可以通过转引的内容基本上复原著作的内容。那么,问题来了:图书馆建在公元前300年,那时候埃及就有纸张了吗?根据正能量们的说法,纸是中国汉代一个叫蔡伦的太监发明的。可,那是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建馆400年之后的事儿呀!但是很抱歉,至少在那之前的两千多年,埃及就已经广泛使用纸张了,有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大量纸莎草画为证。
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二主题:纸莎草纸。
顾名思义,纸莎草纸是用纸莎草制作的纸。之前的博文说过,纸莎草是上埃及的国花,在所有神庙的浮雕壁画中都可看得到它的倩影。但是别以为这种草很罕见,它是一种分布极广的水草,池塘边,河岸上,沼泽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诺,这就是它,是不是很熟悉?只不过我们看到的是和埃及莎草同科但不同属种的,也远没有埃及莎草粗壮高大。不过你也不用气馁,中国莎草的根茎却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香附子,疏肝,理气、解郁,李时珍称赞它是“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莎草最显著特征也是最有用的是它三棱形的茎杆。在开罗的纸莎草画博物馆,我们的导游为我们现场演示了莎草纸的制作过程。首先将纸莎草茎杆切成段浸泡水中,然后沿茎杆纵向切成薄片,用木槌敲击以尽可能去除其水分和糖分,让后就像编竹席一样交叉编织,最后将类似竹席一样的纸莎草纸用重物压紧放到沙漠的烈日下暴晒,一张纸莎草纸就这样诞生了。
与中国古代的竹篦捞纸浆生产的纸浆纸相比,编织的纸莎草纸更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料的纤维而不是将其打烂为浆,所以韧性极高,不易破损糟烂霉变和虫蛀,一直为埃及皇室专用,后随着希腊马其顿的入侵,埃及纸莎草纸被流传到欧洲,为欧洲王室贵族所钟爱。从罗马教廷档案看,公元十二世纪以前,罗马教皇颁布诏书还都用的纸莎草纸,直到后来荷兰人德国人发明了现代机器造纸业,纸莎草纸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用纸莎草纸作的画,依然是埃及的国宝,依然是埃及创汇的重要来源。
漫步埃及,无论是金字塔下的连片商铺,抑或是尼罗河边的神庙阶下,游客们都一定会被纪念品商店里独具特色的纸莎草画所吸引。画中题材多来自游客们曾经在神庙和帝王谷驻足欣赏赞叹的壁画浮雕中充满异域风情和神秘宗教色彩的法老王生活图景,画家们浓墨重彩、精心描绘,将这些充满诱惑的画面再现在纸莎草纸上,使用的依然是鲜艳的、千年不褪色的矿物颜料,你很难不被这些极其精美的、沉淀了埃及几千年历史的画卷所吸引。这不,我们也没能抗拒它的诱惑,买了好几张回来,贴出来和你一起分享。
看也看了,买也买了,我们也该往机场赶了。回首望去,暮色渐浓的苍穹下,金字塔显得愈发伟岸,愈发神秘。
再见了,金字塔!再见了,埃及!

.庞贝石柱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