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九华

标签:
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化城寺肉身佛天台寺 |
分类: 漫游札记 |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儿可能是后者,对江河湖海没什么感觉,最想去的是有名的大山大寺。五岳中除了南岳衡山他都去过了,四大佛教名山的普陀、五台也去过了。这次利用十一小长假,陪着我儿子去了趟九华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峨眉、九华、普陀 ,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那位说了,如来和弥勒呢?那是佛!如来是当今的佛,而弥勒是未来佛,是管来世的。所以,无论汉传还是藏传,佛教寺庙最大的大殿,大雄宝殿,中间的大佛像都是如来佛-释迦牟尼,左右就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不在左右,他游走四方,大慈大悲救济众生,凡遇难世人诵念其名号,菩萨即可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菩萨。
众生因文殊菩萨主智慧,观音菩萨主救世,所以,望子成龙的多去五台山求文殊菩萨保佑考上一本,想要儿子的就去普陀山求观音送子。然而就佛教思想的本愿而言,是“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之苦,往生极乐”。哪个菩萨也不能承诺保佑得到金钱、地位、美女或一本。
很少有人提到地藏菩萨。地藏,有“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的意思
。受释尊付嘱,于释尊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佛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故佛教中常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语言形容地藏菩萨之广大誓愿。因而,地藏是菩萨里最安忍深密最不为人知的。外观上,他也不如其他三个菩萨丰满富态,相反,地藏菩萨单薄瘦高,形销骨立,骨瘦如柴,恰是他度尽众生誓愿的最好写照。
地藏菩萨的道场就是九华山。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其九座主峰簇拥而得名。后诗仙李白游历到此,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遂赋诗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诗句勒石山岩,九子山自此改为九华山。刘禹锡观山见诗,赞曰: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九华山多雨多雾,终年云雾迷漫。拾级而上,只见脚下石阶,稍远一点儿的就逐渐隐入云雾之中,两边景物更是云遮雾障,只得雾里看山,雾里看寺,雾里看竹,雾里看僧。虽不清楚,却更增加了其幽深和空灵,正如刘禹锡所赞,水墨王维。
九华山诸景以九华街为中心,往西南有公交和索道直达天台峰,往东北有缆车到百岁宫,而更多的寺庙都集中在九华街:化城寺,圆通寺,祗园禅寺,肉身宝殿,地藏禅寺,旃檀林寺,在九华山数十座寺庙中,这些都是大寺。其中最古老的当属化城寺。
化城寺位于九华街镇中心,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历史最悠久,是九华的“总丛林”。
相传唐开元年间,金乔觉和尚来九华讲经,经堂就设在今化城寺,后金乔觉在此圆寂并化为肉身菩萨,人们认定他就是地藏菩萨的应身,遂将此立为地藏菩萨道场。化城寺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莲池,名月牙池,传说为当年地藏放生池,至今池边仍书放生池三字。
九华胜景在天台。九座主峰中,天台峰略低于十王峰,但因天台是教徒朝拜地藏“圣迹”之所在,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的主峰。坐落在峰顶的地藏寺(即地藏禅林),古名天台寺。来九华山的佛教徒必到此朝拜,称之为“中天世界”。因而素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对面十王峰。龙头峰下为青龙背,因骄立如屏,故名玉屏峰。有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而非人间之感。
九华山另一大特色是“肉身佛”。此前只从媒体知道得道高僧肉身不腐化为肉身佛的说法,却从未亲眼目睹,这次在九华不但看到了,而且还不止一尊,在地藏寺,在百岁宫,还有一尊是供奉在通慧庵的仁义师太,是为当今世界上惟一的比丘尼肉身。
.乘车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