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南极!(六)登陆长城站

标签:
乔治王岛南设得兰群岛沙克尔顿首日封南极长城站 |
分类: 漫游札记 |

(国旗显示,这里是智利科考站。)

我们驱船前往的下一个目标、也是我们此行的另一个重点乔治王岛,那里,有我们国家的第一个科考站,长城站。
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位于南极半岛最北端的海域,岛外就是我们来时领教过了的、终年飓风狂浪令人谈之色变的德雷克海峡了,也是我们离开南极返回南美时还要再次领教的必经之地。
乔治王岛位于南纬62度,虽然不在南纬66度的南极圈内,但已经属于国际南极条约划定的南纬60度的南极范围了,距离德雷克海峡对面、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只有900多公里,所以,它实际上是南极洲距离其他各大洲最近的地方。
除了海上距离最近,长城站也是中国4个科考站中纬度最低、海拔最低、周围水域水温最高解冻时间最长的一个,所以,应该是中国游客唯一有可能到达的本国科考站。当然,这些条件也是相对而言的,毕竟这里是南大洋的西风带,大风大浪是家常便饭,去年和前年的中国旅游团就都因为风浪太大而没能登陆长城站,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
那么,今年我们能顺利登陆长城站吗?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的祈祷,“苍天啊,大地啊,可怜可怜我们吧,攒点儿退休金不容易啊,别让我们抱憾而归!”。但天气的事儿谁也说不好,只能听天由命!
事实上,在天堂湾等地游览时,我们已经看过几个国外的科考站了,路过的韩国科考站面积很大,建筑一律漆成醒目的红色;智利的科考站就位于天堂湾内一座深深的伸向海中的狭长半岛上,背景是高耸的峭壁和冰河,景色很美,像画一样。(见篇头)
阿根廷科考站是我们登陆的第一个科考站,但我们没有入内参观,注意力都被房前屋后的企鹅吸引去了,那也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观赏企鹅。
英国科考站有点儿意思,他们在那儿开辟了一间小型博物馆,馆藏的一排排生锈的罐头食品,真实的再现了早年科考人的生活场景。我们在博物馆的小卖部花25刀买了一套极其珍贵的纪念邮票,是为纪念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爵士南极探险一百周年发行的,票面是100年前沙克尔顿南极探险时随队摄影师拍摄的真实照片,计有小型张一枚,首日封两枚,加盖有岛上英国邮局2014年11月19日的发行首日邮戳。另外,米字旗旗杆下的“企鹅国旗卫士”也很有意思。不过,我们在岛上小邮局发的两张明信片想留个南极邮戳纪念的,可回来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收到,估计是被咱们的邮局员工给截流了。

有时候还能看到山坡上一些孤零零的小房子,很矮很小,破破烂烂的。最初以为是废弃的厕所,一问才知道,那是些临时避难所。
南极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两个季节。我们去的时候,是南极最温暖的时节,平均温度也只有零下20度,而在寒季更是低到零下60多度。所以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称为“世界寒极”。不过,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而南极的风暴却能杀人。南极风暴速度极高,风速常常超过所说的12级台风。狂风中如果不能回到科考站,瞬间就会被夺去生命。
鉴于曾有科考队员死于风暴,所以各国科考站都在周边地区建有大小不等的避难所,里边备有食品、饮料、燃料、通讯、小型发电机、暖炉、睡袋等必需品,以备赶不回来的科考队员就近避难。而且避难所不分国籍,任何人都可入内避难,只需留下姓名。
还好,我们到达长城站海域时还算运气好,尽管天很冷,风浪也不小,但我们还是顺利登上了长城站。而对我来说,意义也就仅限于此了。没有鲸鱼、海豹和企鹅,没有冰山、冰河和峭壁,长城站建筑也没什么可看的,无非就是买几张加盖了长城站纪念印章的信封和明信片用于回来炫耀。最后,在国旗底下照了张相,长城站的游览就结束了。同时,作为最后一个游览项目,我们在南极的旅游也就此结束了。
和前面令我们惊呼连连的景观相比,长城站的游览显得有点儿平淡,也没有想象中的激动。
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我们的南极之旅,似乎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意思。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