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之三 海上皇宫

标签:
多尔玛巴赫切宫托普卡帕宫塞拉宫贝勒贝依宫法蒂赫穆罕默德 |
分类: 漫游札记 |


(上图分别是冬宫多尔玛巴赫切宫和夏宫塞拉宫,均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侧)
说到新清真寺很有意思,新清真寺并不新,比作为皇家第一清真寺的蓝色清真寺还要老,是建造蓝色清真寺的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的祖母——穆拉德三世的皇后修建的,因而也叫苏丹皇太后清真寺,以区别老皇太后清真寺和新皇太后清真寺。土耳其语的“新”字中文音译作耶尼,所以也称作耶尼清真寺。有趣的是,把耶尼两字掉过来,就是它旁边的另一座清真寺:尼耶清真寺,位于新清真寺身后陡峭的山坡上。由于地势高,体量庞大,老远就能看到。尼耶清真寺比新清真寺还要古老,是穆拉德三世的爷爷苏莱曼一世建造的,以其全名命名,苏莱曼尼耶清真寺。还有一座不得不提到的大清真寺——法蒂赫清真寺,法蒂赫,土耳其语,征服者的意思,是奥斯曼帝国最善征战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的尊称。在他的治下,奥斯曼帝国达到鼎盛。这座清真寺的全称是法蒂赫穆罕默德清真寺。有关他和他的奥斯曼帝国我们会在下一篇继续。
上面提到的这几座清真寺都在金角湾左侧的老城区,也是伊斯坦布尔最大、最有特色、也是最值得游览的景点。不过,作为皇城,最有看头的应该还是皇宫,就像北京的故宫。伊斯坦布尔也不例外。也和绝大多数帝王一样,奥斯曼皇帝的皇宫也分冬宫夏宫,当然,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奢华程度,夏宫都是无法与冬宫相比的,有如我们在西藏看到的藏王的罗布林卡和布达拉宫之比较。所以,我们这次行程中安排入内参观的是两座冬宫:托普卡帕老皇宫和多尔玛巴赫切新皇宫,而作为夏宫的塞拉宫和贝勒贝依宫,尽管也非常漂亮,却只能乘船游览时远远的欣赏了,好在它们都位于波斯普鲁斯海峡边。
新皇宫建于19世纪中后期,建造年代比较晚,加上资金紧张工期拖延,所以只有几位末代皇帝入住,一共也不过50年,因而真正意义的皇宫只有老皇宫托普卡帕宫。
老皇宫位于伊斯坦布尔的核心景区,与圣索菲亚教堂、蓝色清真寺、艾哈迈德广场、迪奥西多方尖碑等众多景点比邻而立,摩肩接踵。
老皇宫建在这儿是有原因的。当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拜占庭帝国的国都君士坦丁堡后,就喜欢上了圣索菲亚教堂,于是命人将他改建为征服者清真寺,直到后来在更高的山上另建了一座征服者(法蒂赫)清真寺。至今圣索菲亚教堂路边仍保留有原来的标牌:征服者清真寺。圣索菲亚教堂占据着君士坦丁堡的风水宝地:北面君临金角湾,东面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爱琴海的入海口,与扼守海峡的少女塔隔峡相望。既然改做皇家清真寺了,皇宫自然也应选在这里。于是就挨着教堂的西北墙建起了这座举世瞩目的皇宫。
然而,这座著名的皇宫,外观却过于平庸,实在不敢恭维。大门像是军事要塞,拱门上全部装饰就是用来开炮射箭的城墙垛口,而两边是两座六角形碉堡,碉堡上是黑洞洞的炮口。这种军事风格与长于征战的穆罕默德二世倒是非常接近。皇宫里面就更乏味了,以至于管理者只好把它们开辟成珠宝、武器等数个博物馆,用珍贵的皇室珠宝来吸引和应付大量涌来的游客。
相比平庸的老皇宫,多尔玛巴赫切新皇宫就漂亮多了。
还在入内参观前,我们已经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游船上先睹了她的绝世美貌。
多尔玛巴赫切宫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沿岸上,宫殿建筑顺着海峡绵延数百米,高大宽广,气势恢弘,显示了帝国的辉煌与富庶。
导游介绍,新宫延请的是法国设计师和建筑商,要求只有一条:再造一座凡尔赛。世界上仿造凡尔赛宫的建筑不在少数,俄罗斯彼得大帝夏宫,德皇大主教维尔茨堡皇宫,路德维希二世慕尼黑钮芬堡宫。这些皇宫的共同特点是,皇宫占地很大,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后面有一个巨大的花园。主建筑为巴洛克式,庄重、宏伟,左右对称的三段式;而内饰则为繁复精细的绘画和雕塑,画不厌其细,雕不厌其繁,典型的洛可可风格。多尔玛巴赫切宫亦是如此。它充分利用土耳其蕴藏量丰富的优势,大量使用大理石装饰,门窗家俱都是优质木材雕刻,仅黄金就用了十四五吨,极尽奢华,以至于它的巨额费用开支直接导致了帝国的财政破产。
而且,多尔玛巴赫切宫具有所有那些包括凡尔赛宫在内的皇宫都不具有的地理优势:紧邻海峡。皇宫的雪白色铁艺宫墙就直接竖立在海边, 那华美的大理石色彩可以随意的泼洒向海面波涛,背面漫山遍野的绿树秋叶、海峡对面层层叠叠的五彩建筑、加上海浪这个浪漫题材永远的主角,这一切都随时随地的作为多尔玛巴赫切宫的背景,免费的为它入画,为它销魂。
想想看,推开窗户就是大海,阳台下面就是大海,栅栏外面就是大海,走下台阶就是大海,这就是多尔玛巴赫切宫,一座只有在梦境中、童话中、海市蜃楼中才会出现的海上宫殿。有机会去土耳其看看吧,去感受一下这独有的海上皇家浪漫。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