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天佑女王!

标签:
天佑女王白金汉宫皇家卫队维多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
分类: 漫游札记 |


我们还在威斯敏斯特市徜徉。“嗯?你们不是在伦敦吗?”是在伦敦,但是是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市,这是伦敦的一个市级行政区,其实就是伦敦西区,但是由于这个区原来是伦敦的一个西郊荒野,因为有了西区教堂而逐渐发展为伦敦的市区,并以西区教堂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区级市。西区教堂就是英语的westminster ,音译:威斯敏斯特,就是我们昨天说到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全称:westminster abbey,后面的abbry 是修道院,所以严格说,这座教堂是修道院所属教堂。
在威斯敏斯特市,有很多以它命名的地方:威斯敏斯特桥,威斯敏斯特学院,威斯敏斯特医院,威斯敏斯特体育场,国家威斯敏斯特大厦等等。
伦敦有两个市级行政区,除了威敏市,另一个就是伦敦市。但是伦敦的中心却不在伦敦市而在威敏市。这里是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中心,昨天说到的国会大厦(威敏宫)和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最高级别的立法和宗教权力中心,此外,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的最高法院,作为行政机构的内阁、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财政部、国防部、外交部、军情5处、海军部等都分布在与威斯敏斯特宫紧邻的白房子街。这里也是经济文化艺术中心。中国游客心中的购物天堂牛津街、哈罗德百货,世界顶级的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世界顶级的皇家歌剧院、皇家芭蕾舞团、皇家交响乐团,也都分布在威斯敏斯特市。还有,凡是搞建筑、物探和测量的人都知道,世界通用的最高级别的测量师执业资格证颁证机关-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他们心中的圣殿,就在这里,一座绛红色古老建筑,紧挨着最高法院。
当然,这里也是英国王室的中心。英王的皇宫-白金汉宫就在威斯敏斯特市,隐没在圣詹姆斯公园浓郁的绿荫深处。
白金汉宫,原本是白金汉公爵的府邸,而这个白金汉公爵就是大仲马名著《三剑客》里那个风流的白金汉公爵。此后,汉诺威王朝的乔治国王将它买下并不断扩建,直到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也就是英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维多利亚女王才完成扩建并正式确立为王宫。王宫前广场中央那尊高高的雕像就是维多利亚女王,顶端是鎏金的胜利女神。
很幸运,我们是中午时分到达白金汉宫,正好赶上观看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
说实话,这个“很幸运”是事后才感觉到的。之前导游曾说过可以看到换岗,但我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在图片上看过的戴熊皮帽的卫兵交接吗,有什么好看的?但是既然赶上了,当然要拍两张现场照片好回去炫耀。于是,问了现场警戒的警察皇家卫队来的方向;于是,跨过已经封闭的警戒线冲到广场中央的维多利亚雕像前;于是,在正对他们来的方向林荫道的栏杆前站定,屏息静气。
人群安静下来,抬眼望去,没有看见卫队,却是一阵军乐声隐约传来。渐渐的,音乐声清晰起来,一队皇家军乐队从音乐声中走来。高高的熊皮帽,猩红色制服,深蓝长裤红色条带,一尘不染的高筒马靴。两匹英俊的英纯血上是两位拉风的女骑警。标准的军乐队编制:最前排是斜挎的军鼓,然后是大鼓,然后是法国号、大拉管、英国管、小号、短笛。整齐,骄傲,崇高,荣耀,一派王者风范。
前排的鼓手最是有看头。两支鼓槌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煞是好看:一会儿在腰间敲出急促的鼓点儿,一会儿又笔直的横在眼前。领鼓的卫队还披着勇士标志的豹皮。而最能体现他们英勇无敌的当然是他们头上那顶高高的熊皮帽。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戴上的。1815年,英法军队在滑铁卢决战,威灵顿爵士指挥的英军最终大败了拿破仑的法军。战斗中表现最英勇的正是这支皇家卫队。为了表彰他们,于是把原本戴在不可战胜的拿破仑军队头上的熊皮帽赐给了皇家卫队,从那时起,象征胜利的熊皮帽就成了英国皇家卫队的标志,成了他们的标配。到明年,这顶熊皮帽可就在皇家卫队头上戴了200年了。而且,作为皇家近卫军,他们和王室的关系非常好,非常亲近。当年,皇家卫队的中尉艾伦.马森退役,王室曾为他举办了一个隆重而特别的送别仪式,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参加,就在白金汉宫前的草坪上,就马森一个人表演。他身着崭新的全套礼仪服装,自己边喊口令边操练,一如既往的一丝不苟。在现场2000名贵宾热烈的鼓掌欢呼声中,女王忽然侧过脸去,轻轻地擦了一下眼角:为一个普通士兵的离去,女王流泪了!这张照片公布后,曾感动了无数的人。
卫队来到跟前了,乐声愈发嘹亮,那是英联邦国歌《天佑女王》,尊贵,雍容、华美,至高无上:
天佑女王
带给她胜利
欢乐和荣光
永远作我们的王
保卫我们的法律
……
一阵强烈的震撼,从眼前冲进心里,又从心里涌上眼眶。天佑女王,保卫他们的王,保卫他们的法律,保卫他们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