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 · 佛光普照的国度

标签:
高棉的微笑巴戎寺通王城吴哥毗湿奴 |
分类: 漫游札记 |
在暹粒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处处都有寺庙在,三步两步就是天堂。当然,这里的天堂不是我们世俗理解的天堂,而是指佛之所在。
柬埔寨是个佛教国家,97%的人信奉佛教,且是笃信佛教。家里都有佛龛,就是酒店总台或是电梯间也都有佛像。酒店无论门童还是餐厅经理,见到客人也必是双手合十。走在街上,500米内必有寺庙矗立路边。在我们酒店不远处的十字路口,就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中间,竟然也有一座小庙,里面供奉着一尊坐佛,佛前总有人磕头上香。路边过往的行人也会停下来,转身面向路中央的佛像合十拜佛。即使匆匆赶路脚不停步的,也要偏转头向佛略一合十,总之,意思到了,不能见佛不拜。
不过,佛像最多最密集的还是吴哥遗址,特别是在通王城和城中心的巴戎寺。
通王城(Angkor Thom),也称“大吴哥”,梵文Angkor是“城市”的意思,Thom读“通”,是“大”的意思,所以Angkor Thom直译就是“大城市”的意思。通王城是古代吴哥王朝的都城,有一个边长3.5公里的正方形城墙,城墙外是护城河,比占地7平方公里的紫禁城还大50%。四面城墙的中间都有一座四面佛塔的城门洞,城门之间的大道把通王城连接成四四方方的田字形,但东面另有一个迎接胜利凯旋将士的门,称为胜利门,所以,通王城一共有五个城门。田字形的中央就是国庙――巴戎庙,也是我们此次旅程的重心之一。
通王城在暹粒的北面,也是在吴哥窟的北面,所以,几乎所有旅行社都是安排游客从通王城的南门入城。其实,包括前面说到的胜利门,通王城的五个城门都几乎是一样的:城门是一座高高的四面佛的佛塔,门前是一座约100米长的跨护城河石桥,石桥两边的护栏上各有27尊雕塑,左边27尊眼睛细长、表情含蓄的是修罗(天神),右边27尊怒目圆睁、表情凶恶的是阿修罗(恶魔.阿是梵文中否定的意思)。其他各门也是如此,题材来自毗湿奴教义中关于修罗与阿修罗合力搅拌乳海获取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相传远古的天神都会死,除非喝了藏在乳海海底马达拉山的长生不死圣水,但巨蛇Naga盘绕在马达拉山上,很多去偷长生不死圣水的修罗(天神)和阿修罗都被巨蛇吃掉了。于是修罗的首领毗湿奴便跟阿修罗们达成协议,利用蛇王婆苏吉 (Vasuki) 充当绳索一起去翻腾乳海抢圣水。阿修罗们被派去拉Naga蛇头,而修罗们则轻轻松松的负责拉扯蛇尾。就这样,阿修罗和修罗以蛇身为线,开始搅拌乳海,长生不死水终于被搅拌出来,谁知却流向了阿修罗,于是毗湿奴又转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美女在阿修罗面前跳起舞来,阿修罗被美色迷惑竟然就忘了去抢长生不死水,最后长生不死水就为毗湿奴修罗所得。这一题材在吴哥随处可见,几乎所有的护栏都是绞在一起的蛇身,而护栏的两头就是高高昂起的五头或七头的蛇王婆苏吉(Vasuki),所以,我们的很多照片中都有这一题材。
(巴戎寺全景)
通王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吴哥,四面城墙和护城河,入城游览必经四面城门。和几乎所有的游客一样,我们初次进入大吴哥,也是从紧邻小吴哥(吴哥寺)的南城门。
大吴哥城门很窄,二十几座的中巴是进不去的,我们只能弃车步行。穿过两边是天神和恶魔的石桥,城门上的四面佛塔便深深的吸引了我们。但导游说,到巴戎寺去看吧,比这儿多多了。
巴戎寺位于通王城的正中心,四面大道通向四座城门。一如吴哥寺,巴戎寺的建筑也是由回廊和佛塔组成。远观有如一座金字塔,中央是一座高塔,周围是48座佛塔组成的塔林。每座佛塔均是一座四面佛头的林迦,则整座巴戎寺共有196尊佛头。也和吴哥寺一样,巴戎寺的建筑全部是由8吨左右的大石块磊积而成,不用一点儿灰沙泥浆。佛塔上的佛头均是石块磊好以后再整体雕塑的,而非事先雕刻好了以后再砌上去的,所以,佛像面容的线条才能如此细腻流畅。
仔细端详这些谜一样的佛脸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而悲喜皆不形于色。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高棉的微笑”,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更神秘,更安详。
这些微笑的石头,莲花盛开般地挨在一起,面面相觑,彼此微笑,彼此凝视,彼此陶醉,变化无穷,我们这些渺小的人类就迷失在这微笑的石头中间了。
继续看照片。
这就是高棉的微笑――巴戎寺。前5张是南门以及桥两边的修罗和阿修罗像。
出了巴戎寺北门就是国王检阅战象的斗象场和国王的寝宫--天宫。天宫建立在高高的金字塔型顶端。据说国王每天必须到天宫和女蛇王同床,完事儿后才能去王后的后宫,如果国王不能满足女蛇王,那他就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