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 · 吴哥归来不看窟

标签:
吴哥窟柬埔寨暹粒毗湿奴高棉的微笑塔普论寺巴戎寺崩密列圣剑寺 |
分类: 漫游札记 |
中国有句话,叫做“五岳归来不看山”,这句话可以原样套用在吴哥上。
大陆被称作窟的名胜主要有四座,分别是山西的云冈、河南的龙门、甘肃的敦煌和麦积山。按照字面意思,窟是洞穴,所以上面这些石窟都是依山凿洞而建。原本以为吴哥窟也是洞穴,去看了才知道,原来是一座庞大的祭坛和寺庙的建筑组群。那为什么叫做窟呢?查词典才知道,我们把它的意思理解窄了,窟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某种人聚集或聚居的场所。” 比如贫民窟。
严格说,狭义的吴哥窟仅指吴哥寺,就是柬埔寨国旗上的那座建筑。广义的吴哥窟还包括其西北的通王城以及王城外的数百古迹。吴哥寺的占地为0.82平方公里,而整个吴哥古迹的占地面积达400平方公里。所以,旅行社们把吴哥的旅游线路划分为走马观花的小圈和深度游的大圈,小圈包括吴哥寺和通王城,大圈则还包括了小圈以外的圣剑寺、涅磐寺、塔高寺、塔普论寺、女王宫、崩密列及罗洛士遗址组群。我们这次走的是深度游,基本上都看了。
对于吴哥遗址,大陆的民众能够有点儿印象的,一个是刚才提到的柬埔寨国旗上的吴哥寺标志;一个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古墓丽影》中的场景,巨大的树根与寺庙和佛像紧紧的纠结在一起的奇特景观,那是前面提到的塔普论寺;还有就是被称为“高棉的微笑”的四面佛石雕像,来自通王城中心的“巴戎寺”。(见篇头)
20年前,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它的修建却是在1200年前。至今。吴哥寺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吴哥寺本名 “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其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它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著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周边环绕一道宽阔的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三层祭坛分别代表地狱、世俗和天堂,总高近六十米,相当于20层楼那么高,唯从第二级的“世俗”向第三级的“天堂”最陡峭,虽然有石砌的阶梯,但却陡峭无比,每一节台阶都有40公分高,而宽度不足15,仅容一个脚面,人踩上去必须把脚横过来才行。整个阶梯的斜度超过75度,必须手脚并用。当地人解释,去天堂谒见佛祖,当然不能让你趾高气昂,只有四脚匍匐才能表现出虔诚。
印象深的还是二层的回廊,幽深、明暗,极富历史感的青灰色,特别是回廊脚下层层条石铺就的天井四壁,仿佛1200年的历史就沉淀于此了。
在吴哥的三天,我们两度造访吴哥寺,一次是看建筑,一次是专门看日出。
吴哥日出已经成了各旅行社主推的旅游项目。要想看日出就要辛苦一些,要在5点钟天还很黑的时候就起床赶路,但我们不想放弃。然而赶到吴哥寺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静静等待了。手里都拿着相机,更专业一些的支起了脚架,每隔一会儿就“咔嚓”一下。我们也假装内行的混迹其间,从天边刚刚泛红,一直拍摄到朝阳升起。别说,还真有一两张不错的。
现场得有上千人,但没有嘈杂,更没有吵闹,大家都在静静的拍摄,拍摄。太阳已经很高了,拍摄早已结束,但人们并不急于离去,还在原地低头翻看着手中的相机。看着他们那份认真劲儿,我猜想,那里面,除了美景,或许还有一份心灵的安宁?
看一些照片,分别是:吴哥寺(吴哥窟)和塔普论寺(古墓丽影外景地)。
在毗湿奴教中,眼镜蛇是其供奉的神灵之一,所以,在吴哥,随处可见七头或五头的蛇头雕塑,九头的则十分罕见。
塔普论寺那些与寺庙佛像纠缠在一起的树叫做“板根树”,因为它们的树根呈木板一样的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