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十一) 活色生香红磨坊

标签:
巴黎歌剧院红磨坊蒙马特山圣心教堂歌剧魅影韦伯莎拉布莱曼旅游 |
分类: 漫游札记 |
出于降低团费的竞争策略,旅行社在设计这条旅游路线时,将很多项目列入了可选择的自费项目,尤其在巴黎,约有五六项之多,例如坐船游塞纳河,夜游巴黎,参观凡尔赛宫等。但既然出来了,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该玩儿的玩儿,该看的看,该花的花,别舍不得。所以,除了吃法国大餐一项,报名表上的所有自费项目都勾选了。但交完钱以后马上就后悔了。后悔的不是前面列举的那些项目,那些都不过二三十块钱,让我心疼的是一项高达140欧元的自费项目。而且更纠结的是,不知道这项花费究竟值不值?!
我自认为不是个抠门过日子的人,也是追求文化生活的,但即便如此,即便是我最崇拜的大艺术家卡拉扬、帕瓦罗蒂,他们到北京来演出时,我也没舍得花费上千元去买他们的门票。然而在巴黎,我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却要“一掷千金”(1400元)去看艳舞?!我这是怎么啦?
忘了交待,这个140欧元的自费项目是去看红磨坊的歌舞演出。
说起来非常奇特,在巴黎,赤裸上身大跳长腿艳舞“康康舞”的红磨坊,竟然能与欧洲首席经典歌剧和芭蕾的巴黎歌剧院比肩而立,同样的历史悠久,同样的引人入胜,同样的闻名于世,也同样的为法国人所骄傲。在法国人眼里,红磨坊同样是一个艺术圣地,虽然不被歌剧院这样的官方主流艺术承认,但却始终蓬蓬勃勃、自由自在的生长着。没有人能确定,他们不会在有一天就变成了主流艺术。而这,就是巴黎,浪漫的巴黎,包罗万象的巴黎,既有世界上最大的正剧剧场巴黎歌剧院,又有风花雪月的红磨坊。
巴黎歌剧院,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歌剧院,同时也是全世界舞台最大的歌剧院,舞台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1860年由年仅35岁的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担纲设计,一举成为公认的第二帝国时期最成功的建筑杰作。至今,歌剧院的全称依然是加尼叶歌剧院。歌剧院里的座位不太多,不足两千,但休息厅很大,也很讲究,里面装修豪华,艺术氛围浓郁,是观众休息、社交的好场所。
巴黎歌剧院同时也是一座宫殿:富丽堂皇的门厅,古希腊古罗马式的柱廊,能与皇宫凡尔赛宫镜廊媲美的休息厅,布满四壁和廊柱的巴洛克式雕塑、挂灯和绘画。有人说这儿豪华得像是一个贵妇的首饰盒,珠光宝气,璀璨夺目。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门厅内的弧形大楼梯,金色灯光照射下的大理石楼梯,壮观、高贵、光洁、闪亮,据说都是被贵妇们小姐们的曳地丝绒长裙给擦亮的。
巴黎歌剧院的建筑结构十分复杂,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有6英里长的地下暗道,还有一个容量极大的人工地下暗湖,6米深的湖水,漆黑、阴暗、冰冷、黏稠,让人不寒而栗。法国侦探小说家加斯通·勒鲁据此写下的悬疑小说《歌剧魅影》就大获成功,被一再改编为电影、音乐剧等。我国早期电影《夜半歌声》就是改编自这部小说。而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作曲家韦伯的同名音乐剧,1986年由莎拉.布莱曼与迈克尔.克劳福德担纲首演,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音乐剧的主旋,All I Ask of You (我只要求你)等经典唱段,是莎拉演唱会的保留曲目,现在早已成为世界名曲了。而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同样获得成功。由于是在巴黎歌剧院实景拍摄,让更多的人可以从银幕上领略歌剧院地下暗湖的诡异,领略阴森的通道大门被层层开启时的恐怖,更可以领略大楼梯的华美和休息厅的金碧辉煌。
在没有演出的时候,巴黎歌剧院是不能进去参观的。我们俩曾从后门和侧门两次试图闯进去,都被人客气、礼貌而坚决的给轰出来了,所以,除了那张在被轰出来之前抢拍的一张散场出口走廊,我们就只能从外面来领略歌剧院的风采了。
巴黎歌剧院的建筑风格完全是拿破仑三世的古典,属于典型的巴罗克式,整座建筑由大理石构筑。巨大的青铜穹顶因表面翠绿的氧化铜复盖,有如蓝天下的一颗巨大的绿松石宝石,鲜艳夺目。正门前八座门柱,两边的门柱前的四尊雕塑是长着天使翅膀的舞者和乐师,雕塑精美无比,充分表达了法国人对音乐、对舞蹈的崇尚;中间门柱上的浮雕像是四位对世界音乐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音乐巨匠,分别是:海顿、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
与巴黎歌剧院不同,歌剧院占据着市中心的第二街区,而红磨坊则位于西北郊区的蒙马特山脚。
蒙马特山是巴黎的最高点,站在山上居高临下,整个巴黎尽收眼底。山顶是以其白色的大拱顶著称的圣心教堂。教堂的建材十分特别,是一种可以自洁的白色石头,一遇雨水,石头分泌出的白色物质就会自动洁净整座教堂,使教堂外观永远保持纯净洁白,所以法国人又把它称之为“白教堂”。教堂的设计灵感是来自于罗马拜占庭式建筑,正面由三个大拱门组成,左右各有一青铜雕像,一个是国王路易,一个是圣女贞德。拱门后的拱廊,古朴、典雅,令人印象深刻。而山脚下,便是领衔夜巴黎的红磨坊了。
红磨坊已经有120年历史了。之所以落户蒙马特,主要是那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多集中在蒙马特高地作画卖艺。由于艺术活动丰富,蒙马特高地街区那弯弯曲曲的卵石坡路的两侧,小咖啡馆、小酒吧生意兴隆。后来,这些小咖啡馆、小酒店里来了一些舞女,她们穿着镶有复杂花边的长裙,伴着狂热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伸向挂着吊灯的天顶。这就是早期的“康康舞”。后来,人们把一处废弃的磨坊改造为跳康康舞的歌舞厅。 1889年10月6日,红磨坊歌舞厅在康康舞的乐声中正式诞生。此后便大受欢迎,久演不衰。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占领期间,红磨坊也仍然歌舞升平,被批为“舞女不知亡国恨,彻夜犹跳康康舞”。
一百多年了,红磨坊天天火爆。没有预定是肯定买不到票的。每天晚上演出两场,第一场九点开始,配有餐食,票价180欧;我们订的是第二场,十一点半开始,140欧,只配发大香槟半瓶。
离开演还有一个多钟头,导游就把我们带到红磨坊。此时,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都在耐心的等待进场。周围游荡着很多没有票的观众。
利用排队这段时间,我们得以好好打量这个传说中的红磨坊。
红磨坊的神秘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他们的经营策略。一百年来,红磨坊从未到世界的任何地方演出,也从没有红磨坊的现职演员到别处走穴,他们的演出,只在眼前这座磨坊改成的舞厅里进行,而且无论多火,永远只是一天两场。舞厅外,也永远是那只转了一百多年的大红色风车。风车慢慢的旋转,从1889年一直转到了二十一世纪。
经过长时间的排队,我们才得以进入一间高大、嘈杂、类似车站候车室的休息大厅里。在这里,所有的相机都要被没收代管,红磨坊从不允许拍照,你在网上看到的所有红磨坊的表演一定都是手机偷拍的。
演出大厅里灯光昏暗、乌烟瘴气,密密麻麻的摆放着数十台桌椅,有如一个喧闹的大茶馆。右手边就是大舞台。舞台的高度刚好与观众的视线齐平,方便观众把所有的美腿毫不费力的尽收眼底。
我们的导游看来很有实力,给我们预定的桌子紧靠舞台,是位置最好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谢谢导游的。
现代作家清扬曾经在2008年写了一本书,《永远的无上装--巴黎红磨坊》。大幕拉开,我们看到的,就是永远无上装的红磨坊康康舞!
恐怕也只有在红磨坊,你才有机会看到真正的声色盛宴,华美炫目到让人喘不过气。大红的舞裙,大红的布景,大红的彩妆,满眼都是纯美张扬的大红色,和门外那大红色的风车内外呼应。正是这种纯正到极致的红色,成就了性感迷人的浓烈味道,成就了红磨坊最具风情的张扬标志!
在红磨坊看演出,虽然那些妖艳的舞女确实没有上装,甚至连个CUP都没有,但你却完全不必遮掩和躲闪你的目光,尽管盯住仔细看,使劲看,看你想看,就如同在卢浮宫看维纳斯一样坦然,因为你看到的不是邪恶而是至美。
台上的这些顶级尤物,个个拥有的魔鬼身材会让任何一个女人嫉妒的发狂:没有了罩杯的遮盖,她们得以尽情的展现胸前那对最真实生动的、最自然健康的、最玲珑有致的曲线!现在太多的明星,她们用硅胶充填起来、再用罩杯使劲勒挤,形成极不自然的臃肿和沟壑,会让大部分男人看到以后不自觉的产生一种心理障碍。而在红磨坊,你绝不会有这种障碍,你会感觉她们和维纳斯一样,是上帝亲手创建又遗落在人间的女神;只会和我一样,学着电影巴黎圣母院里敲钟人卡西莫多的语气,不停的说着,“美!美!!”
由于我们的座位紧靠舞台,她们经常踩着急速的舞步骤然来到台边,高高踢起的玉腿,就在眼前,触手可及,皮肤光滑如丝缎!然后,妩媚的直视你,开启性感的“烈焰红唇”,极其挑逗的一笑!这时候的你还能怎么样,一定是和我一样,大声的叫好,开心的大笑,使劲的拍手,手都拍红了,隐隐作痛!
说实话,很多很多年了,从来没有这样的开怀大笑过,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开心过。至今想起来,手掌似乎还在隐隐作痛。
图片。
巴黎歌剧院。
.
红磨坊。
.
.
凯旋门。
.
凯旋门内密密麻麻的刻着286位随拿破仑出征的将军的名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