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之八) 走马观花卢浮宫

标签:
巴黎卢浮宫圣日耳曼教堂蒙娜丽莎维纳斯胜利女神达芬奇旅游 |
分类: 漫游札记 |
到巴黎必去卢浮宫,就像到北京必去故宫一样。两者很多地方相同,都是曾经的王宫,又都被辟为博物馆。但两者又有更大的不同,故宫更强调的是紫禁城三大殿的巍峨,强调皇室的威严和奢侈;而卢浮宫则以馆藏的世界级艺术珍品为傲。前者强调“皇宫”而后者强调“博物”。
不过作为第一次到巴黎的我们,首先吸引我们的还是卢浮宫气势恢弘的建筑。
卢浮宫占地48万平米,相当于故宫的三分之二。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已经不是一千年前菲利普二世始建的卢浮宫,而是其后300年弗朗西斯一世下令全部拆毁然后在原址上复建的。至今在卢浮宫还能看到被精心保留下来的一段菲利普一世旧宫墙体遗址。
作为曾经的皇宫,卢浮宫的建筑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饰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也够得上一次难以忘怀的美好享受。
能够相对充分的欣赏卢浮宫的建筑,这里有我们的“处心积虑”,有我们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在头一天乘船游览塞纳河时,我们惊鸿一瞥的看到了河岸上卢浮宫的惊艳。导游说,别着急,明天下午咱们就参观卢浮宫了。但我们心里明白,安排的那点儿时间也就够紧紧巴巴的看一些馆藏的展品,根本没可能看卢浮宫本身的建筑,更不用说照相了。好在老天有眼,第二天上午的安排是到老佛爷(巴黎最大的百货公司)购物。大喜过望的我们,拿了张巴黎地图就窜了出去,开始了我们在巴黎的疯狂之旅。
凭着手中的地图,凭着生硬的英语和比比划划,我们先往北流窜到圣女贞德大教堂,然后往东窜到圣拉萨火车站,然后调头向南,分别去了巴黎歌剧院,圣马德莲大教堂。出了教堂,远远的就看到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了。匆匆的照两张相,我们就沿着广场边上卢浮宫的南墙一路向东。
卢浮宫实在太大了,从它的西墙到东墙足足有700米,差不多三站地了,现在我都想不起我们是怎么样连跑带颠的过来的。但我们是值得的,卢浮宫整体建筑的东南北三面我们都转到了。特别让人兴奋的是,在卢浮宫对面,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教堂被我们摄入镜头。那是我们此次看到过的最漂亮的教堂――圣日耳曼奥赛尔教堂,是巴黎最古老的教堂,专为供奉圣耶稣十字架的残片而建的。
两个小时里,我们居然狂窜了巴黎的三个街区。虽然说“狂窜无大错”,但我们毕竟是六十岁的人了,心到了,脚却不给力了。然而,令我们意外的是,待我们拖着疲惫的步伐赶回老佛爷时,居然还有人没有结束对法国香水的采购!尽管我们因此而获得了宝贵的喘息,却仍然十分不解和不屑:法国香水就有那么大的魔力能让人放弃美景而对它趋之若鹜?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那么一小瓶魔水,不管什么人,只要撒上它,就能立刻从粗鄙和低俗变身为优雅和高贵?我反正不信。
还是来说卢浮宫吧!复建后的卢浮宫,开始了从皇宫向博物馆的过渡,不仅开拓性的设立了图书馆,而且开始大规模的收藏艺术珍品。有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从弗朗西斯到拿破仑的一百多年里,每一次的征伐都会带回来无数的珍宝。今天的卢浮宫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艺术殿堂。收藏的各种艺术珍品逾40万件。
在卢浮宫珍藏的数十万的珍宝中,有三件被公认为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它们是:亚力山得罗斯的《断臂维纳斯》,梅特里奥斯的《胜利女神》,以及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前两件来自希腊而后一件掠夺自意大利。
卢浮宫有六大展馆,即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其中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当然,绘画馆的人气也是最旺的,所有去卢浮宫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想去看那幅永恒之谜《蒙娜丽莎》。
卢浮宫太大了,里面像迷宫一样,第一次来的我们可不敢乱跑,老老实实的跟着解说导游。
首先到了雕塑馆。那里的雕塑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其中自然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在他的家乡,我们看到的是他26岁时创作的《大卫》,之前我已经介绍过了。而在卢浮宫展出的,是他中后期的著名雕塑《奴隶们》。这座雕塑是拿破仑征服意大利时候掠夺来的,如今成了法国的国宝之一。
作为镇馆之宝的《维纳斯》已经被世人说的太多太多了。它是近200年前法国人开着军舰从希腊抢购回来的。据说,法国人在获得此雕像时几乎全国都沸腾了,因为人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女性形体,诗意、含蓄、耐人寻味。
另一件镇馆之宝的《胜利女神》雕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尼凯。雕像被安放在一个宽大的楼梯转角平台上,你可以从正面的阶梯仰视她,也可以上到侧面楼梯平视或俯视观察。整座雕像呈动势结构,雕刻技巧高超,那略微前倾且展翅欲飞的身姿,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衣裙褶纹构成强烈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见篇头)
但是,受展馆采光不足的限制以及人群的拥挤,回看的照片效果都不好。正自焦急,看到旁边柜台里的一本中文图册,《卢浮宫不容错过的300件典藏精品》,于是赶快凑过去,指指墙上的维纳斯、胜利女神的图片,又指指这本书,用手势询问。不料那服务员却开口说话了,“书里面都有!”一口地道的普通话!这才发现是个华人,赶快掏出12块欧子买下,留待回来后慢慢赏玩。
随着慢慢流动的人潮,终于来到了绘画馆。但是想观看《蒙娜丽莎》已经不可能了,她被人群里八层外八层的团团围住,根本挤不过去。而且,即使挤过去了,也是隔着厚厚的玻璃罩看,更奢谈拍照。反正我手中的图册里有她,于是,举起相机,给她和她跟前激动的信徒们来了个合影。(照片远处中间玻璃罩里的那个暗色方框里就是她了。)
世界上没有哪件艺术品能拥有像蒙娜丽莎那样多的热情的拥趸,有关她的微笑之谜也已经被传的越来越不象话了,有说是心脏病的病态的,有说是吸毒后的迷离的,还有说是怀孕的欣喜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而电影《达芬奇的密码》,更是把这些传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们说,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中能读出密码,但我把图册中她的眼睛使劲放大也没有看到什么密码,倒是对她的被盗很有兴趣。
知道吗,蒙娜丽莎曾经被盗过。那是在一百年前的1912年,一个意大利小偷盗走了她。法国人搜遍了全国也没有找到她,悲痛欲绝的法国人把那天定为“国家灾难日”。原来那个小偷已经把这件本来就是意大利的国宝带回国内,准备卖给国内的一个很有名的文物商人。当然,他被意大利警方逮捕了。但是,他的爱国之名赢得了意大利国民的广泛同情,最终被判处了意大利法律规定的最小刑期。而由于《蒙娜丽莎》法律上的所有权属于法国,在意大利炫耀的巡展了两周之后她也不得不被送回了巴黎。当时是由意法两国外长当着全世界人民的面举行了盛大的交接仪式。法国将《蒙娜丽莎》的回归那天确定为“国家重生日”,全法人民举国欢庆,全国的商品降价40%以示庆祝。《蒙娜丽莎》的国宝地位由此坐定。
一幅油画的失而复得,竟然让法国人死而复生,竟然能看作一个国家的灾难和国家的重生,法国人的文化情结着实让人感叹。
不过,意大利人并没有死心。达芬奇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蒙娜丽莎的原型盖拉尔迪尼也是佛罗伦萨的一位贵妇,这位贵妇据信被葬在佛罗伦萨一个被废弃的修道院内。5月14日,意大利考古人员开挖盖拉尔迪尼的墓葬地,准备采集她的DNA,找到头骨重塑她的原貌,以最终解开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
但愿他们能够成功。
达芬奇密码。
辉煌的卢浮宫。
圣日耳曼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