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殇续

标签:
通货膨胀布雷顿森林协定金本位制贸易逆差量化宽松极度宽松黄金 |
分类: 随笔 |
继续昨天的话题。
由于金属货币的生产、发行和流通是与经济和生产的规模与发展大致适应的,所以,在金属货币时代不会出现贬值等金融危机情况。但是也确实存在携带不便、流通不便的情况,因此,纸币应运而生。但是,纸币的发行,必须以金属货币为基础,它不过是金属货币的替代物而已。昨天提到的大明宝钞,就是以铜钱的单位“文”和“贯”为面值。而1945年12月由世界主要国家共同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也是直接与黄金挂钩的,一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
然而,纸币一旦与金属货币脱钩,一旦与经济运行的实际需要脱钩,贬值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甚至一泻千里。以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为例,由于市面上禁绝了金银和铜钱的流通,宝钞的发行就没有了基础,至成化年间,“一贯”面值的大明宝钞已经跌到仅值一文钱,贬值一千倍!
作为世界流通和储备货币的美元也是这样。由于不能以巨额的贸易逆差来维持向各国输出美元,出口竞争力下降,国际收支趋于恶化,影响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撑不下去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自此,美元一路高歌猛进,从最初的每盎司黄金兑35美元飙升至现在的1380美元,贬值近40倍。
至于那些限于混乱中的国家,其货币的贬值就更是不可想象了。中国后期的国民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军费开支而超额增发法币,到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增至604万亿元,比抗战前夕增加了30余万倍。法币的面额也创纪录的增至60亿。不过,和津巴布韦的100万亿的面值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去年,由于美国经济仍处于房产市场低迷,劳动力市场不景气,家庭收入减少的状况,随时有引发连锁反应,再次进入金融危机的恶性循环,美联储遂于11月初宣布,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重启量化宽松政策,旨在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降低银行隔夜拆借利率,从而刺激投资者购买股票等风险性投资产品,以此降低金融业的资金压力,为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此次量化宽松政策一经推出,举世震惊,这无疑是在本已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又注入了6000亿美元的热钱。这其中,尤以中国政府的反映激烈,这不仅是因为此举令中国持有的9000亿美元美国政府债券和2万亿外汇储备大幅缩水,而且,这样夸张的喧嚣其实是要掩盖另一个重大的事实:中国印钞机超额印制钞票的数量是美国的10倍!!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透露,至2009年末,央行累计超发人民币43万亿元,其数额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资金的10倍。43万亿,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2009年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才33万亿,超发的货币比全年的鸡得屁还多10万亿!近些年来,这巨大的热钱急于找到投资方向,在煤矿、高速路、房地产等领域撞来撞去,撞到哪儿,哪儿的价格就飞涨,它甚至撞到了此前从未涉足的大蒜、生姜、白糖等领域去惹是生非。这样巨额的热钱让中国的通货膨胀变得不可避免。
吴晓灵坦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当一段时间,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的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的目标,最终却是以增长27.7%表现出来的。”由此看来,我们的“极度宽松”比美国的“量化宽松”整整宽松了10倍,难怪我们自己的行长也不得不把这称为“极度宽松”,它确实宽松到了极致。
正是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过去30年、特别是近10年央行积极推动货币超发的情况推向了极致。究其原因,一方面央行自身有一个调控技术逐渐成熟的过程;最主要的,中国的央行,作为国务院组成单位,完全受“党中央”领导,不能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有独立性。所以,吴晓灵直言,“如果中国的央行在操作上有更强的独立性,调控起来可能会更好一些。”
这当然只能是她的一厢情愿。
来参观一下世界上最大的金库--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里面存放的黄金约有7000多吨,约占全球官方黄金储备2.93万吨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