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音乐会印象

标签: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莫斯特徐沛东杂谈 |
分类: 随笔 |
刚刚看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与以往音乐会略有不同,今年增加了一些此前从未演奏过的、斯特劳斯年轻时候的作品,激情、跳跃、充满活力。
指挥也很年轻,50岁的弗朗兹.莫斯特,苏黎世歌剧院音乐总监,两项格莱美奖提名。
看莫斯特指挥,不由得感叹:年轻真好!指挥席上的莫斯特,挺拔,舒展,上身永远架着,好像一个狐步舞的领舞者。他没有小泽征尔的张牙舞爪,也不像祖宾梅塔的见棱见角。和闭目指挥的卡拉扬相比,莫斯特有更多的眼神和肢体语言与乐队交流,因而能够更多的调动他们的激情。当然,你更不会看到他像我们国内的很多音乐人,不管表现什么,总是双目紧闭、双眉紧缩、身子佝偻着,一幅痛苦状。而莫斯特则是常常一高一低的伸展着双臂,仿佛是一只会随着音乐飞向蓝天的山鹰。
解说嘉宾徐沛东给整台音乐会的评论是:“高级!”他指的是音乐会的选曲,乐手的选择,指挥的选择,还有演奏的水准。不过我在指挥身上看到了另一面的高级:跟我们的固定印象不同,莫斯特没有穿通常的黑色演出服,一条垂感很好的中灰色纯毛花呢西裤,一件浅灰色纯毛派力司西服背心,外罩深铁灰色纯毛华达呢的燕尾服,里面则是一件超过120支纱的月白色府绸衬衣。绅士而高级。
纯毛华达呢,这个概念似乎已经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了。现在的人,新衣新裤都要压出褶皱,磨出毛边,甚至要搞破了才穿,更不用说垂感、笔挺了。如果做一身纯毛料子服上街,一定会被人毫不犹豫的讥为“老土”。
我在想,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失去了对优雅、绅士、高级这样一些概念的追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