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宅在京城慢生活

(2010-10-11 16:08:57)
标签:

慢生活

专一

鱼和熊掌

自然规律

杂谈

分类: 随笔

博友“风筝”在前一篇评论:“堵车急死个人!”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北京当前交通状况的一个心态。

最近,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急之国--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文章认为,中国人似乎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遥控器最爱“快进”,显示屏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必须是快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的快呢?吃饭点菜,半个小时不上来也会急;工作不顺利,也会急;约的人半天没到也会急。堵车就更不用说了。

不知道别人,反正我就特别没有耐心排队:去体检,一定要赶在人家快关门之前;上医院,非得疼痛难忍了;去银行,拿个号就跑门外站着。开车上路,别说堵车了,就是前面的车开得慢点儿我都起急冒火:“走啊你倒是!!”。

其实,差不多的人都知道老是着急不是个好事,对身体不好。研究表明,着急对身体危害是很大的,人一着急,交感神经就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黏度上升,心脏耗氧增多。因此,经常着急的人,很容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梗、脑卒中等。洪昭光教授就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老人买了50斤贮存白菜,怕下雪冻坏了,不等孩子下班来搬,就自个儿往三楼搬,来回搬了三趟,结果心肌梗死。买撮堆的白菜省了6块钱,抢救花了6万块钱。其实,就是下点儿雪也没啥事,主要是自己着急,不搬不行,完全是个心态问题。

着急的危害不仅在生理上身体上,对我们的心理,对我们的实际生活都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着急,让我们对别人的宽容度大大下降,社会矛盾激增;着急,让我们的很多心理预期大大提前,本来并不需要急于解决的问题被突出的摆在眼前,比如高价购房。按照世界通行的标准,一套房子的价格应该相当于六年的工资,购房的平均年龄应该在35到45岁之间。而在我们这里,房价已经是年工资的60倍,却仍有大量20来岁的人巨额贷款购房,仅贷款利息就差不多是他们六年的工资。这样高的离谱的房价,完全是我们的心理预期提前、完全是我们的过于着急造成的,因而,无论官方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也是压不下来的,因为,地方财政要天价卖地、不断推出“地王”来维持,国有银行要有超过35%增幅的基建贷款来维系,国有经济要过热的房地产业以及密切相关的钢铁建材业来支撑。所以,这样的高房价就如同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是不可能靠放水来解决的,只有一种解决方式――溃坝!崩盘!

现在,不光是成年人着急,连带着小孩子也跟着急起来了。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前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家长费尽心机让孩子上个名牌大学,为此,就要上好的高中、上好的初中、上好的小学,一直推到上好的幼儿园。“起跑线”也就一再被提前。甚至,没出娘胎就开始着急。很多小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听音乐,听唐诗,等生下来之后就更不得了了,翻身不能比别的孩子晚,爬行不能比别的孩子慢,实在不行,两个月就要上一个“翻身训练班”,到六七个月再上一个“爬行提高班”。从此以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提高班就会一直伴随在孩子左右。暑假,恐怕没有一个北京孩子不是在各种各样的补习培训中度过的。我们这代人曾经有过的“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现在的孩子就不要想了,小小年纪就不停地焦虑着急,长大之后,想不成为一个爱着急的人都难。

所以,有人得出结论:中国人是最爱着急的地球人,生活节奏慢不下来。中国人失去了慢的能力。但是,我们就真的这样无所作为的接受了这个结论吗?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去丽江旅游,看到丽江人生活节奏都很缓慢,都很悠闲,他就问当地一个老妇人,为什么你们这儿的人不能快一点吗?你们快一点就多创收一些,就能多享受很多你们没有享受的东西。这个老妇人反问:人生的尽头是什么?答曰是死亡。老妇人说,既然生命尽头是死亡,我们为什么着急忙慌地往那个尽头去奔?我们为什么不放缓脚步去享受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呢?

随团出游的人常常会抱怨,走的太快了,没时间好好看看风景,更没时间好好照几张相,因此,总是留下很多遗憾。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急急忙忙的赶路,为的是怕落在别人后面,为的是达到前面不可预知的目标,例如,买一套高品质房子留给儿子结婚;例如,给头儿送个大礼没准能提个副总;例如,拼命挣钱给自己上一个巨额保险。但是,我们想过吗,将来的事儿都是可以预知的吗?都是可以把握的吗?我们这样一路赶过去,等到地方了,却发现一路的风景一路的精彩我们竟然毫不留意,没有获得更多的享受,一生都在赶路,这岂不是亏大发了?

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发起了所谓慢餐运动,他宣称,“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反抗快节奏的生活。”自此,“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让人们不断思考自己的生活,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请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

慢生活,是尊重自然界规律的生活。自然界的规律,白天黑夜,日出日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附和自然规律的生活。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不能违背,任何人违背,都要付出代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就说过,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愚昧,死于无知,不善于关爱自己的生命,最后一切都失去了。

所谓慢生活,不是慵懒,不是散漫,相反,它强调的是专一,专心的作一件事。既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就不妨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做一件适合自己,也有兴趣的事。集中精力,就可以心无旁骛,就可以不和别人攀比而只和自己的基点对比,就能看到并享受其精彩;也就不会因为一些未知的“将来”、因为和本来没有可比性的“攀比”而作无谓的努力,更不会因此而浪费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慢生活一定是绿色的,也一定是精彩的。我们为什么不呢!

 

你看,只要专心设计,一件普通的台灯都可以是热烈而精彩的。

宅在京城慢生活

宅在京城慢生活

宅在京城慢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