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石解玉

(2010-01-14 23:03:07)
标签:

和田玉

岫岩玉

蓝田玉

羊脂玉

和氏璧

杂谈

分类: 随笔

说石解玉
(绿松石山子)

 

先说说本文的来历。

前不久,因看到博友张祥茂一篇关于退休的文章,一个没把握好,就“被应和”了,一口气写了四篇。后又告知有《牛年诗尾》面世。见我盯着其中“一滩鲜热的牛粪”而不注意他提示的“一颗未消化的谷粒”,于是认定机会来了,就故伎重演的忽悠我写一个牛粪系列,但我没有上当,因我清醒的意识到牛粪题目面窄而深不可测,还很可能有沼气,于是没有接招。一计不成,又另生一计,借着说我此前写的陶瓷系列,又怂恿我写写自己收藏的一些“珍品”,还说要我“壮起胆子得瑟一把”。禁不起忽悠的我,见他担保“出了问题由他负责”,终于决定壮起胆子写下本文。

但是,玉这个题目太大,需要从不同层面去分别解析。

从物理学的层面看,玉当然是非金属,这就把玉和众多贵金属区别开来,如金、银、白金等。而从分子结构来划分,我们常说的玉分为两类:软玉和硬玉。软玉是指硬度在6左右的玉,其分子结构主要是硅酸钙,矿物学上叫做角闪石。而硬度在7左右的就是硬玉了,分子结构为硅酸钠和硅酸铝,矿物学名辉石。硬玉中最著名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翡翠,而软玉的代表是和田羊脂玉。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指,矿物学所称玉就是软玉,如和田玉,岫岩玉、蓝田玉、独山玉等。

玉文化,又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仰韶文化还要早的红山文化遗址,就有玉文化产品出土,精美的玉雕――玉猪龙,代表了那个时期文明的高度。所以可以说,中华文明从诞生就与玉文化密不可分。

我国最早的字典――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样注解玉的:“玉,石之美兼五德者。”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玉的认识。首先,玉是石之美者,漂亮的石头就是玉。所以,古人玉的范畴比今人要宽泛得多,不仅包括上面提到的和田、岫岩等软玉,还包括绿松石、水晶、玛瑙、红宝石、孔雀石,甚至还包括硬度更低的化石类,如琥珀、珊瑚、砗磲等。所谓玉兼五德,则是人为的赋予玉石以仁、义、智、勇、洁五种高贵的美德,用以标明玉的温润、坚韧、绚丽、致密、透明等特征。

因为玉有上述美德,所以古人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中之所以这样推崇玉,正是用玉来借喻君子。玉,石之君子者也。

有关玉的传说,最著名的,莫过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人卞和氏于荆山下得璞玉,两度献王而两度被断脚,最终被文王琢为宝玉,制成和氏璧。后为赵王所得,秦王闻听,曾提出以十五城与之交换,幸有蔺相如舍死不辱使命,得以完璧归赵。那么,和氏璧何以如此珍贵,竟然价值连十五城?和氏璧又是什么玉种呢?

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和氏璧一定是和田玉,其实大错。文献记载,和氏璧出自今湖北的荆山,璧侧面为绿色,而和田玉产在万里之外的新疆。据此,专家考证,和氏璧的材质,实为湖北荆山脚下特产的绿松石,如篇头照片所示。

那么,作为软玉的代表,和田玉应该是什么样呢?咱们下节再说。

 

(羊脂玉)

说石解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冬天的旋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