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应当隆重些(续完) 听话!

标签:
退休杂谈 |
分类: 午后斜阳 |
(warning:本文内容属限制级,中青年以下不宜。)
还是有关退休的话题。这是最后一篇。
前面已经谈到了退休者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那么,退休以后呢?由于退休以后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了,所以,还需要摆正自己在家里的位置。
人人都喜爱孩子,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简单纯真。孩子的这些可爱的特点,是由内外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从小,孩子就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不使受到外面社会的伤害和污染。到上学以后,家长和学校又联手打造屏障,尽可能把孩子和社会隔绝开来,直到离开校园。如果不是互联网和手机,这道屏障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滤掉社会对孩子心灵的污染。这是外在的因素。从孩子自身的内在因素说,孩子的智力和经验确实有限,即使偶尔让他看到了龌龊、丑陋、黑幕,凭他的智力,他也看不懂,也想不明白,更学不来。所以,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和内在尚待发育的智力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孩子的天真和单纯。
可是,人老了退休了以后,却也越来越像个孩子了,人们常说他们是“老小孩、老小孩”,这话其实是有道理的。造成老小孩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前面提到的孩子的成因是一样的:隔绝社会和智力有限。
退休以后,和社会的联系降低了至少80%,不再挤公交车了;不再关注市场和营销,也不再联系那些辛苦建立的客户群了,不再绞尽脑汁的应付来自上级机构的布置、巡视和检查,也不再辛苦的与来自下级的各种“想法”周旋了。信息来源除了电视、网络,就是社区邻里,这些不用阴谋和心计的信息,让人放松,让人可以变得单纯平和,就像孩子一样。
人体大约有140亿个脑细胞,不会再生,并以平均每天10万到30万个的数量递减,用脑过度和不用脑,都会加剧脑细胞的减少,从而引起智力的衰退。而退休前后,又正是这个从用脑过度到不用脑的阶段,正是脑细胞大量衰亡的阶段,智力水平在这个阶段不自觉的迅速降低,除了几十年的经验,其综合智力水平,已经迅速降低到与一个十来岁孩子的智力相当了,行为举止也和一个在家长面前撒娇耍赖、不讲道理的孩子差不多了。只不过,这个命题,在这篇论文发表并获奖之前,没有人愿意承认就是了,人们宁可很经验而含混的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老小孩”。
但,对于一个退休后赋闲在家的人来说,承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心服口服的承认这一点,才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像孩子一样,保持一份童真,保持一份童趣。
保持一份童真。既然你已退休,原来曾经无时无刻不在包围你的那些风险、指标、考核;心计、算计、诡计;紧张、担心、焦虑,等等等等,所有的这一切统统烟消云散了,你的天空忽然变得清朗澄澈了,你完全可以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你的周围,看待你的天空,你会发现,阳光,原来可以这样明媚!白云,原来可以这样美丽!那些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定是美好的东西:仁义、真诚、善良、勤劳、勇敢,你都可以宁信其有;而那些曾经困扰你的不好的东西:阴暗、邪恶、虚伪、冷漠、自私,你都可以宁信其无;你宁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样,你就每天都会有一个好心情,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活泼的孩子,每天都能乐乐呵呵的过你的退休生活。
保持一份童趣。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你小时候的那些好奇心、新奇感自然就会再次萌发了。想想上学那会儿,好玩儿的东西可真多,诱惑的你即使编瞎话、旷课也得去玩儿。现在好了,连瞎话也不用编了,尽可随意去玩儿:半夜起来偷菜,在网上和人下棋,到公园去和人飚歌,到小吃一条街去尝尝这个、吃吃那个。买点儿想吃的糖果也不用假装矜持的拿回家再吃,尽可以出了店门就大大方方的边走边剥开糖纸丢进嘴里。如果能修炼成了老顽童了,那可就达到相当境界了。
不过,既然是回归童真了,既然是回到家里了,有一个问题也就无法回避了:在家里的地位。
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家里孩子小时候,你总是管他,管他的吃饭穿衣上床睡觉,管他的上学放学完成作业,而他,经常不服管却也没办法,谁要你是他家长呢,谁要他管理自己的能力差呢。可是,不知不觉中,你老了,智力能力都大不如前了;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大了,事业有成独当一面了。尽管在你心里他永远是个孩子,永远觉得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永远需要你来操心,但其实,在很多时候、在很多方面,他已经比你强多了,而你却比以前差多了,你们父子的相互地位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而你却浑然不知:不是你要继续管理他,而是慢慢的变成他在管你了。比如,他会说,“爸,给你开个QQ,你也在网上多跟人聊聊,沟通沟通。”或者,“给你换个带视频的手机,你学学在手机上看电视。”要不然就是,“别因为那点儿电钱就舍不得开灯,弄得屋里黑了吧唧的,容易摔着!”“那个烧水的水壶可别再换底了,买个不锈钢带哨的,现在谁还用钢种(铝制)锅钢种壶啊,用多了会得老年痴呆症。”“看看电视里的养生节目,少喝酒、少抽烟、少吃肉。”“有病就要上医院,别扛着!”......,凡此种种。
你该怎么办呢?想一想,以前你对孩子的总的要求是什么?是“听话”!那么现在,你就是孩子了,老小孩也是小孩。和你小的时候一样,现在又该轮到你听话了。只要孩子说的对,是为你好,你就应该听着,别犟嘴,别固执!别较劲!这样,才能招人待见而不是招人烦。另外,就像当初你希望孩子理解你因为工作繁忙不能经常陪伴身边一样,你也应该这样理解你的孩子,他们现在面临的竞争激烈程度和生存压力,比你那会儿要大得多,环境要严酷得多,所以,一定不要抱怨,不要总是抱怨孩子不能每周都来看你陪你,不要总是抱怨孩子不给你打电话,他们够难的了,别再给他们添乱了,别老把孙悦的那首破歌“常回家看看”挂在嘴边上!好好在家呆着,听话!啊!
所以,这两年,我对身边同样年龄段的荒友和同学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听话!”我也把这两个字送给和我类似经历的博友,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