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童年

标签:
弹球儿童节六一沙包羊拐文化 |
分类: 随笔 |
(月票夹)
本来今天有工作,没打算写博,可博友“越走越远”不想让我闲着,他给我留言:“六一到了,祝我们这些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似乎有才,实为江郎;成就难有,经常挨骂;比骡子累,比蚂蚁忙,比鸡起的早,比狗睡的晚;比驴干的多,比猪吃的差;比岳飞忠良,比赖昌星紧张的中青年六一节快乐!无论时光离去十年还是二十年,无论曾经佩戴小红花还是满脸泥巴,亲爱的超龄儿童们六一儿童节快乐
于是决定写点儿什么。
可,写什么呢?
在博文《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我写到,我们这些四十五年的中学同学相约来到颐和园划船、照相、寻找儿时的记忆,文中我疏漏了一个情节,我们之中一个女生张涛还带了两样绝对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东西:羊拐和沙包。那是那个年代女生最喜欢的两样玩意儿,现在的孩子只好去问你们的母亲才能知道了。张涛说,她昨天晚上把羊拐找出来,仔细的洗干净了,想着今天能有机会在树荫下再好好玩儿几把。说这话的时候,满脸的兴奋和憧憬。男生小江起哄说,早知道我们把弹球也带来,那今天我们就集体返老还童了。
我不知道,几十年的变动迁徙,这几只羊拐是如何被保留下来的,但能够想象得到,一定是因为那上面承载了太多的儿时记忆。
有时看到动辄上百的进口奶粉,看到动辄上千的童车,看到动辄上万的芭比娃娃,我常常感慨,和我们那会儿相比,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要什么有什么。那天在植物园,看到一群小学生在草地上午餐,很多孩子带的麦当劳套餐,还有火腿肠、零食、水果、巧克力,东西之丰富,让我不禁大大的感叹!想起我们那会儿,出去春游,两毛一个的芝麻烧饼根本见不到,六分一个的大火烧就不错了,偶尔夹上一两片小肚,那简直就是马克西姆级的大餐了。舍不得两块钱的月票,我那时每天走十二站地去上学。衣服基本上是改爸爸的旧军装。总之,在那个收入及其有限,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除了一学期两块五的学杂费和一日三餐,我们那那个时候基本是不花钱的。可是,和现在的孩子相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像有更多的快乐,有更多的童趣。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比较现在和过去的不同。
-玩具。
我们那个年代,玩具都很简单,或者说,简陋:女生的羊拐、沙包、皮筋儿,男生的弹球、洋画儿、(香烟纸叠的)三角,都是不花钱的。现在的孩子,女孩是成系列的芭比娃娃,男孩是高级电动火车汽车,然后就是打游戏机。这两类玩具,钱多钱少还在其次,最主要是它带给孩子的乐趣:以前那些简陋的玩具,是大伙儿一起玩儿的,玩具只不过是孩子们相互交流的一种纽带,通过这些玩具,孩子们享受到的,是只有孩子们在一起才能享受到快乐;而现在这些游戏机和玩具,是把孩子分别隔开,各个击破,它不是让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儿,而只是大人造的玩具在“逗你玩儿”!童心童趣自然是要大打折扣了。
-压力。
今天回家,媳妇告诉我,外甥的孩子小升初,他爷爷带着去一个民办准重点中学面试,拟招两三百,去了三四千。回来以为挤不上公交,谁知公交车上空空如也,反倒是路上被私家车堵死,全是家长开着豪车带孩子去面试。现在家长都是一个共识: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是名牌大学,为此,必须上重点高中、重点初中、重点小学、重点幼儿园,所以,逼着孩子学奥数、学英语、学钢琴、学永远学不完的东西,搞得孩子成天紧张兮兮的,哪还有快乐可言。我们那会儿就没有这么大压力,大多数家长只有一个概念:今天上学去没有?好像只要没逃学就行了。有吃有喝还没有压力,那还不乐?
-政治。
六一儿童节是1949年11月,在莫斯科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上设立的,至今已经六十年了。除了这个国际儿童节,很多国家还有自己国家的儿童节,比如很多伊斯兰国家的斋月后第14天,就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儿童节――“糖果节”,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户索要糖果。按照当地民俗,大人们不能拒绝儿童的要求,所以孩子们这一天总是能满载而归,欢天喜地。西非的“儿童狂欢节”,也是那里的孩子最欢乐的时刻,他们在狂欢节里戴上各种各样的动物面具,尽情欢乐,热闹非凡。他们不管相识与否,都态度友好,宛如一家。韩国的儿童节是韩国的公众假日,家长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者其他游乐设施,让孩子开心地度过假日。香港和台湾的儿童节是每年的4月4日,这是民国二十年(1932年)由国民政府制定的。所有这些儿童节,都是一个目的,保护儿童,免受伤害。我想,在解决了温饱以后,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孩子心灵的摧残,对天真对童真的摧残,无论这种摧残来自经济的,还是来自政治的,都是不可接受的。孩子的童真一旦被摧残,对他今后的一生,都将带来不可逆的不明亮甚至是阴暗,这就是为什么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多的原因。看到下面照片中手摇哈马斯旗帜的巴勒斯坦儿童,你就能知道为什么经常在报道中听到在以色列打死的巴勒斯坦人中“有××是妇女和儿童”,那么小,就“光荣”的成了暴徒!还有这张拍摄自北京某小学的照片,大过节的,孩子们不能去公园划船,却要穿戴整齐、堆着笑脸的陪“爷爷”玩儿拼地图,进行自我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真的快乐吗?在他们的心理成长中,这一年的六一,给他们留下了什么?
.
这一年的六一,我呼吁,把孩子从政治家手中解救出来,从家长手中解救出来,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中解救出来,把天真还给孩子,把童真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金色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