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山印象之十一 我的羽毛画 上

(2007-11-02 23:11:48)
标签:

人文/历史

知青

生活记录

情感空间

分类: 云山印象-我的东北知青生活
云山印象之十一 <wbr>我的羽毛画 <wbr>上 

各位看到的篇头画作,是博主当年在云山期间创作的羽毛画-白孔雀。说起我的羽毛画,可有很多话要说。

那时仍处在文革时期,文化生活相当贫乏,哪怕是想买一本类似《金光大道》这样足够左的小说,都要出卖色相和商店的上海女知青调情,才能从柜台下面偷偷拿出一本。73年我回家探亲,在农展馆举办的一个工艺美术展览上,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工美作品,被深深的吸引了:贝雕珍珠层璀璨的七彩流光,麦秸画的简洁质朴,树皮画的虚实错落,羽毛画的丰富多彩,都让我流连忘返。可那时哪有钱买,只能买些工美作品照片,爱不释手的欣赏、把玩。回到农场后还在看着照片琢磨。琢磨琢磨,我就决定拿些材料试试。无米之炊的贝雕绝对没有可能,麦秸画需要深厚的皮影、剪纸功力,因而我首先尝试树皮画,到木材厂取了些椴树和柞树皮,堆砌成山形、岩石,然后试着用白色、浅粉色的桦树皮雕刻成房屋树木。然而要把十分写意的椴树皮和绝对工笔的桦树皮有机的结合起来,我的功力实在不及,只好放弃。最终决定搞羽毛画。农场的羽毛源可太丰富了:黑红白黄的各色鸡毛,雪白浅灰的鸽子毛,宝蓝翠绿的野鸡毛,金红墨兰的野鸭毛,采集回来后分门别类的放在药品包装盒里备用;底稿是当时很流行的绘有花鸟鱼虫的各种手绢或北京购回的照片的放大样,然后取下一块窗玻璃压在手绢上,就可以贴了。贴的时候,象草房缮顶一样,从最下或最后处贴起,一层一层往上叠加,后贴的毛盖住前面的毛根,从尾部一直贴到头部。贴完后在上面再覆盖上一块玻璃,画作玻璃背面涂上背景颜色,作品就完成了。

一幅画要用到的羽毛品种多达十几二十种,要同时打开几十个盒子挑选、修剪。那羽毛极轻,开关门窗都会搞的满屋飞毛,只能晚上闭门造画。为此,每次准备作画时,中午吃饭就把晚饭打回来,下午早早把老家伙们轰走,然后关起门来,不吃不喝,通宵作画。有时,为了挑选一片合适的羽毛,要在几十个盒子中反复选取,然后放在画作上左比划右比划,小心剪裁,一不小心剪坏了,还得重来。我的眼睛就是那时熬夜作画搞坏了的。

我是第一幅作品是只虎。(见文后帖图)是用了三个晚上完成的。做完后摘下手绢底稿,刷上豆绿色油漆底色,怕油漆不干,一夜强忍着没去翻动它。第二天翻过来,看到时,我被惊呆了――被老虎惊呆了,也被自己惊呆了:那老虎威武灿烂,栩栩如生,太漂亮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作的。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贴了白孔雀,熊猫,仙鹤,爪哇孔雀等数十副作品,甚至还贴了个雪野归途中的马车和车夫。

很快,我能作羽毛画的消息迅速扩散开来,团领导当然也知晓。正好垦区在举办美术作品展,团里不经协商就决定把我的老虎送展。尽管团里一再保证归还,但送展的一个月,我依然象丢了魂儿似的,每日茶饭不香。虽然获了奖,但带给我的远不及终于回到身边的欣喜。

前面说过,每一次创作,从构思到采集、选材,直至粘贴,都融入了我太多的情感和心血,因此,尽管索画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得到画作的人,基本上只有离我最近的朋友。至今手上保有我作品的朋友仍在两位数。那年我回农场去看老叛徒,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直的看着我,临走我说照张像,老家伙说等一下,然后颤巍巍的从墙上摘下我贴的老虎,郑重的抱在胸前,照了个合影。

 云山印象之十一 <wbr>我的羽毛画 <wbr>上

如果索画的不是我的朋友,那是得不到的。比如副团长老关头,有天下午拿了把羽毛扇去找我,让我用羽毛扇给他贴画,我心想,虽然你是团长,但我不是御用画师啊。找借口推掉了。不过,我也不是完全没有把画作用于送礼。75年看到人家办病退返城,我也着急,可是主管生产的张参谋长不批,于是我就等他带队下连的时候去找不懂生产的陈副参谋长,他的太太在家属连,跟我挺熟,一直希望得到我的羽毛画,于是我连续半月昼夜赶制,突击了三幅画。我把这三幅画一股脑送给她,没多久我的病退申请就批了。至今我都心疼那几幅为我回城作出了重大牺牲的羽毛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