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2012-12-11 13:10:00)
标签:

杂谈

分数

不是我

教案

也是

分类: 愛心點燈

                          我們希望培訓出怎樣的老師?

                                     文:郜瑩

        雖然在做培訓前,就已清楚因受限於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所以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素質自會有所差異,但到授課時,還是會忍不住驚詫:“實在差很大!”,因為發現來自遠在公交車可達的敝塞鄉村學校的老師,居然有些本身就有閱讀和聽講障礙:例如在共讀一本繪本時,會跟不上其他同學的語速;聽講時常處於”溜號“狀態;即便是在他們頗感興趣的手工書製作課堂上,總是慢半拍的他們,也多是我行我素的專注於去完成自己手頭上的事,全然不理會老师已進入下一個授課階段,直到回過神來,才驚慌失措地大聲探問:“老師剛才教了什麼?”、”接下來要怎麼做?“....,惹得我這個”管理課堂秩序“的助教,總是忍不住把他們當小學生一樣的責罵。

         反觀那些”城裡“(就是有長途汽車站、有購物商店的小城)學校的老師,則是表現出“好學生”的素質:遵守課堂秩序、專心聽講、勤做筆記.......我們幾位授課老師私下議論,皆一致預測那些是課堂上“好學生”的老師,在帶領學生做實踐課的成績,絕對會遠遠超過那些上課常處“狀況之外”的老師。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培訓結束後交給老師兩項作業,限定一個月後交作業。一項是以”加強愛國愛鄉教育意識“為主題,引導孩子以圖文並茂方式,創作出一本有關自己家鄉風土人情的小書。 我對老師們解釋指派此主題之因:”孩子若連自己的家族、家鄉都不了解,怎麼可能會去愛它?一個連自己家鄉都不愛的人,要他如何能去愛國? 如果年年都必學習的愛國愛鄉教育仍停留在喊口號,不僅老師教得乏力,孩子也習得無趣,何不趁此機會,來試試將閱讀、實踐、創作結合的教學方式?”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另一項作業是讓孩子寫一封跟捐獻者談書的感謝信。老師可利用從培訓中習得的”金牌任務“教學法,引導孩子從所閱讀的書籍,挑選如談作者、人物、場景、情節、聯想、喜惡、大意....等不同主題來寫一封信。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雖然在張家界作培訓時,有位老師向我反映,要求孩子寫感謝信給捐獻者的做法,不是跟”施惠勿念“的理念有所抵觸嗎?但我卻仍堅持孩子必須完成這項作業。

       其一是我贊成韓國閱讀教育大學教授南美英的說法: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想讓孩子透過這項實踐課程來經驗到,有了閱讀這項”輸入“工具的輔助,讓他們在寫作時,不再會陷於苦無“輸出”素材的困境。

       但最重要的一項也是現今孩子最缺乏的教育,就是想要受助孩子們明白: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恩,並且表達感激。

       一個月後,這些學校繳交過來的實踐作業大大出人意料之外--上課時不能遵规守纪被視作“壞學生”的老師,竟比那些上課規矩守分被贊為“好學生”的老師,所指導出來的學生作品,更能表達孩子們透過不同的“閱讀”方式(書籍、網路、采访、現場勘察、拍照、討論.....),以及不同“創作”方式(文字、繪畫、剪貼.....),展現出更豐富、更具孩子獨自思想層次的作業。(各校孩子们的作品会在续集发布)

       想探究事出之因,於是利用陪同圖書捐獻者給圖書室掛牌,並代表“心平公益基金會”給各校頒發獎狀之際,做了一些明察暗訪工作,得到一個極其簡單且荒謬的答案--“好學生”的老師,因擔心孩子表現達不到他們要求的水準,所以給予孩子的“指導”太多,不知不覺地主導了孩子的思維,讓孩子成了他們的“山寨品”;“壞學生”的老師,在才“開竅”的情況下,會充滿熱情的去跟孩子分享他們的所學,但卻“沒膽”去對孩子指手劃腳地做“指導”,反倒成就了孩子“百花齊放”的盛景。

        如我們3個老師一致公認為“第一名”的上王小學(這個學校老師在課堂上被我罵得最多)的老師,在得知他們的作業博得最高贊譽,尤其是孩子們天馬行空的“煙花設計”更是獲得眾評審激賞時,竟露出“心虛”的笑容說:“怎麼可能會是我們做得最好呢?我們只不過是把在培訓課時好不容易才聽明白、學會的那些教給孩子;學校又沒有專門教美術的老師可以教孩子怎麼畫,只好讓全校孩子高興怎麼畫就怎麼畫,然後大家覺得好的就放到書上。“

        另外從華縣大明小學所製作,充滿童趣展現“花朵一樣的饃饃”的海報書中,則可明顯看出孩子為主老師為輔的實踐教學方式。老師說:“我們學校老師少,忙不過來啊!”所以只好把資料搜集、採訪、畫畫....的任務都佈置給孩子,海報書的设计、制作也交給孩子負責,老师就只擬出一個大方向,和督管一下進度。“大明小學学生參與實踐學習的热情很高,海報書制作完成后,情緒還是很亢奮,我去學校時,被一些膽大的學生追著問:“什麼時候再給我們佈置作業啊?”

          而被我們當初最為”看好“的兩間小學,他們繳交的作業,從封面版型的設計,到內容版塊的編排都極其精美。雖然老師鄭重向我強調:“整本書都是孩子們自己剪貼、書寫的喲,絕對不是我們老師代做的!” 但作品可明顯看出是老師做”軟體設計“的斧痕,孩子僅擔任“硬體組裝”的“代工”角色,全然就是份“精裝本”的“資料抄寫簿”而已。

        這種“好學生”老師指導過多的情形,其實在張家界作培訓時就曾出現,有學校老師為了“不放心”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繳交出最好的作業,乾脆親力親為的去幫讓孩子完成的作業。我在發現了這個問題後,為了讓老師“見識”到孩子的能力,還特別找了班學生,做了引導孩子完成小書的示範教學,孩子們的表現果然令人驚艷。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將這兩次的培訓結果,跟在台灣曾替許多學校做過閱讀培訓,也同時擔任2012年陝西兩場培訓主講員,我們愛心點燈閱讀培訓部執行長謝艾士做了交流,得到一致的結論是: 再修改課程!

       新年度的培訓課程中,會添加上2012年參加培訓的各校作品展示評介。因為從之前失敗的經驗中總結出:傳授閱讀教育理念、指導推廣閱讀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讓老師將觀念扭轉為注重的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过程,而不是结果和分数;能去理解到學生能力的展現,必須要靠老師的“放心”與“放手”的話,那麼一切培訓都是枉然!因為老師即便學習得再多,只會流於“培訓是培訓,工作是工作”成為理論上的強者,實踐上的弱雞!

        為了讓老師能心領神會到,當自己做為一名參加培訓的“學生”時,不單純只是做個承裝知識的器皿,而是顆被點燃的火種;未來的他們不仅仅是將培訓所學做個传播者和操作者,而是能成为閱讀教学研究成果的开发者和参与者。所以我們明年的培訓課堂上,會再減少些閱讀理論的教導,多留給老師一些讓他們能將理論消化吸收、思考、彼此做討論, 研擬出一套屬於他們能力所及,能實際執行的閱讀教案設計的實踐時間,我們盼望如此的培訓課程調整,能培訓出从被动的教学实践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的鄉村老師。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因為只有培訓出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只被动地接受前人思维结果的老師,才能讓他們在帮助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做個敢於放手、放心的最佳场边教练。

        這是我們“愛心點燈”對鄉村老師做閱讀培訓的夢想,夢想很大,但我們懷抱著“做了才知道錯在哪,錯了改,不就成了”的“闖將”精神,在动态的、复杂的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陪著鄉村老師朝向夢想行進。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我们希望培训出怎样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