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经常踮踮脚有益心脑养护
人久坐或久站后,都会感到下肢酸胀,特别是教师和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上了年纪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重者还会出现下肢皮肤色素沉淀、伤口经久不愈等,这是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所致。
人体下肢血液回流,最主要靠踮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据测定,双侧小腿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每次脉搏的排血量,故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当久坐或久站时,可有意识地做踮脚运动。
当久坐或久立不动时,最好一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具体做法是: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然后放松,再重复,每天数十次。
经常踮踮脚,不仅可避免下肢酸胀和麻木,也可籍以活动四肢和头脑,消除长时间用脑高度集中、突然间站立而发生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毛病,有利于自身健康保护。(09.06.10)
生活
入夏四个错误生活习惯(上)
一、赤膊凉快啤酒解暑: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摄氏度,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另外,夏天喝啤酒能解暑不可否认,但是,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有酒精,喝得过多,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夏季晨练越早越好: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倒寄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09.06.10)
摘自河南手机报.09.06.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