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之旅(9)。米罗之《狂欢》(1)

标签:
九月 |
分类: 绘画 |
关于米罗(Joan
Miro),我最感动的反而已不是他的画,而是他直到63岁那年才真正开始拥有可以安稳来绘画的空间,而那之前需要多久的忍耐和等待才可以一直坚持。。。。。。
还有他26岁在巴黎最落魄时,是他的西班牙老乡,当时已开始有名的毕加索买下了他的自画像——同行间的珍惜和支持有时更加令人心动。。。。。。那算是他在当时完全得不到认可时卖出的第一幅画,也是之后好几年里能卖出的极少量极少量的其中一幅——今天,这幅画郑重的陈列在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他的眼神里,有那么多的不安,和丝丝渗透出对世界的惶然,让我看他的作品时多了更多的体会。
这个因为家境贫寒,17岁就必须要去做商业职员的少年,在痛苦大病一场之后为自己终于争取到可以学画的机会——我想,他一定比很多人都更热爱绘画,更珍惜可以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每一次机会。
还有他一生对自己婚姻的忠诚,这让我看他的画时欣慰的微笑起来,但不知怎么,又有一点淡淡的心酸。。。。。。
我给孩子们的题目是《狂欢》。
这个题目是因为1920年,27岁的米罗开始画出《哈里昆的狂欢》,开始找到自己将来一生的风格和方向。
孩子们开始工作。
孙鑫这回也一起参加,她说她要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她开始画我的故事《铁皮叶子》。
这是多有趣的安排,因为她会随时给我讲她的创作灵感,然后我们一起探讨。
常常说着说着就笑起来——因为我常常忘了其实我们在说的是我自己的故事,说着时却仿佛在说别人的什么,那么煞有介事,真是好有趣的奇特感受。
看着她那么认真的在为那个故事里的人物设计衣服,场景,画面,我在旁边看着,会笑起来——天哪,那个故事在我写出来时大约就已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了吧?看着他们开始要慢慢变成画面,欣慰却有点点不知所措,因为有点担心他们长成的样子自己会觉得陌生。。。。。。。这真是奇怪的过程,但是我很享受,我想孙鑫也是享受的。
真喜欢光线下的这一切。
第一次感到原来我早就想要改变的蓝色墙面,在孩子们这里,竟是这么合拍的背景。
孙鑫这回拍了许多好片段。
这孩子,那天只是涂完了画面的背景色,却已很好看。
我期待这幅画的后面展开。
家里还是条件有限,只能请孩子们看电脑上播放的图片。
看到图片才发现,那天有那么多的红色,不约而同。
回头看孩子们的神情,真是感动。。。。。。
最喜欢这张。
这是我和孩子们《狂欢》的前奏。
下一次,会请大家看孩子们的一些奇特联想速写,以及色彩成稿。
后记:上完课,和孙鑫都有些兴奋。就说一起出去吃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