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画

(2012-07-03 18:21:26)
标签:

九月

分类: 绘画

不知从什么时候就养成的习惯,喜欢在书页上写写画画,越是心爱的就写画的越多,通篇累牍。至今,写画最多的一本是《红楼梦》,一本是《傲慢与偏见》。
    这次回家,又开始翻看过去这本通篇被我写画的《傲慢与偏见》。那时的某段写完还标注了日期,是“2006。2。27。夜”(平日极少会去标注时间)。

写画

 

隔了六年多的时间,再来回看那时自己的所思所感,不由感叹。
    那时说:

 

   “她的幽默感如此之深,体悟如此之高,而她其实也是宽容的。她并非没有评判之意,但点到为止。一切都让人意在心中又忍俊不禁,并不把一切都如夏洛蒂。勃朗特一样弄的那么激烈,那样富有颠覆性和破坏性。她不能说建设,但她承认和接受这个存在的现实,她没有像勃朗特那样摆出抗争的姿态——看上去,她俩个生存环境相当相似,都是牧师家庭,而且年代相隔并没多远。勃朗特是在她死前一年出生
然而因为家庭生活内部环境的不同,使两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是这样大相径庭。

    奥斯丁的家庭,我想应该是温暖,和谐的,这可以从她的点滴文字里渗透出来。勃朗特的凄苦经历不用多说,所以她的文字里总是透出种沉重勃发的怒气——这使她总是不肯妥协,总是要一个人千军万马地往外冲杀。其实林黛玉也有些这样的基调,只是国情,教育阶层的不同——黛玉毕竟是贵族,不能像简。爱那样奋争(而且当时的国情,意识,也无法允许)。

    而且黛玉太悲观。

 

    伊丽莎白其实和探春是可以相较的,她们有某些内在部分是相类的。

    她们既不自作多情,也不敏感多疑。
        出了事端,更不会如宝钗那般闪避为上。关键点是她俩个都挺厉害的,又拥有足够的聪敏才智和领悟力。但却缺少了最上层的那种敏锐质感——是指对事物艺术上最细致的感触。而这种质感是黛玉具备的,简。爱也有——所以黛玉和简。爱才会常常脱离自身而对外部事物(自然,思想等等)更加关注。而伊丽莎白最关注的当然是她安身立命的生存环境。探春是贵族,生活环境允许她有钱有闲时,关注一下自然或思想,但那不是最重要的。
       《红楼梦》七十六回时,贾母硬开夜宴。
        当黛玉和湘云还有兴致偷偷溜出去深夜联诗与对时,贾母的身边只留下了探春一人。那时贾府已趋败落,风花雪夜此时对她大约只是点缀了,根本可有可无——而当初提建诗社却正是她本人。

   

    细究起来,幼时的成长环境加上天生禀赋果然会生出完全不同的人。
    所以奥斯丁和勃朗特的人生观会这般不同。

    她们都希望被外界认可。但奥斯丁不若勃朗特这般饥渴——所以她会用那么多时间斟字斟句每一行每一字。看她的书会觉得里面没有多余的字,完全没有废话。

    而《简。爱》里多余的感性描述,心里波澜壮阔的阐述,就会觉得《傲慢与偏见》是很严谨的。里面的对白绝然不是这位女士的随性添加,而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就得那么说。《简。爱》的对白却常常令人感到她在抒发作者自己的心声。
        不过日后勃朗特对《傲慢与偏见》的评价也算公平,她说这书“理智而真实(比实际更真实),但她绝不可能成为伟大。”,因为她“没有诗意”,而“一个伟大的作家能没有诗意麽?”
        勃朗特的话,从理智上我是认可的。这也说明曹雪芹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人的伟大奇才——因为他的书壮阔,真实,而又充满了巨大的诗意!

 

    小时候看书,心内偏《简。爱》,喜欢她仿若独站悬崖边缘,也千夫难挡的怒气。
    然而越到今天却越愿意静下来,慢慢品读奥斯丁,随着里面所有的人物笑了又笑。而看《简。爱》只能看到简。爱——余外的人只是陪衬,不能有这样松快温暖的感觉。
       《简。爱》的情绪是激烈的,也是感人和诗意的,但那只是简。爱的。
       《傲慢与偏见》虽没有诗意,但是看着他们觉得这样有趣又可乐,多好玩啊。因为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活的,都是他们自己,不是作者手中拉线的小木偶。


                                                                    2006。2。27。夜”



 

看着六年多前的话,莞尔。
    那时虽说已开始看到奥斯丁的慈悲,但是其实自己根本还没有学会对一切真正的接受——就是现在,这个功课也没有完全做好。
    但有什么关系呢?
    写写画画间,生命里留下很多有趣而可爱的见证,就够啦。

写画 
    很多惧怕,都在慢慢消散,这世上我已听到了对我最重要的那份鼓励和认同,足够啦。

余外的,慢慢渡过,就是。


 

 

 

 

 

 

 

 

后记:很喜欢现在做的这份工作。
          请孩子们在画画时,将那天最有意思的感受写上——这回,是速写,我请大家来画我。
          她说:“今天,王子青把朱老师的眼睛吃到肚子里了!”

写画
     他说:“今天,杨姝瞳把朱老师画成了大头老师。”

 写画
      这张,我真的觉得画的可真像我啊,这孩子甚至那么仔细地将我衣服上的字母认真描画,实在令人感动。

写画  
     很爱这些画,更爱这些孩子那么认真地去表达时的样子。

 

————————————————————————————-----------------------

那天,我还有一个特别的学生,她回去后也写了笔记。不过她的空间是访问受限的,征得她同意后,我就把她的心得复制在这里。

那天,我看着她一张比一张好,仿佛奇迹。

她很用心,我很喜欢也很感动。

下面,就是她的文字和图片:

 

开山第一笔

    

     第一天上课,我有三个同学,最小的9岁,最大的13岁,

     老师要我自我介绍,同学问:那喊阿姨还是喊同学啊,

     老师认真的说:同学!

     41岁的心,顿时化了

 

      老师画的我和扎小辫的女同学(11岁)

写画

     

     有生以来的第一张速写(端坐的老师)

写画   

      第二张,老师说:没有取舍。但男同学(9岁)唏嘘道:太漂亮了!

写画     他要求在自己的作业边上画一只愤怒的小鸟

     老师欣然同意。

 

     第三张:好像有点感觉了,取舍的道理无处不在

写画

 

     没有画完的新同学(13岁)的妈妈。妈妈带了女儿以来报名,

写画     老师要同学们画妈妈,妈妈有点羞涩,没有画完。

     回家后,我发现这张其实最简练,希望明天老师还会表扬我

 

 

其实,那天,陪伴她一起画画的是5个同学 (后面又来了2个),其中一个12岁的女孩是妈妈陪伴,她说她前一晚认真祈祷啦,莫名感动。

神真的无处不在,感谢保守与陪伴,这么好。

                                                  ——九月(朱老师)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礼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