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觉得苗苗属于外向型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但就是不大方,在外会显得非常害羞,并且不愿开口,但在这点上又让我觉得她很内向。
昨天和苗苗的班主任梁老师长聊了一会,梁老师说这学期苗苗现在变得大方了一些,以前金口难开,现在能开口叫幼儿园里的每一位老师了,但上课点她回答问题时还是不语;说苗苗在羞涩与展现自我中徘徊着,其实她的内心还是很渴望展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关注,但又因羞涩而无法跨越自己。
梁老师说有一次她在班上备课,由另一位老师给小朋友上课,上课期间梁老师听到苗苗不停的叫她:“梁老师,梁老师。”梁老师告诉我,苗苗这样做是想让老师关注她、表扬她,为了能使苗苗安心上课又不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梁老师对心急的苗苗说:“你快好好上课,课上完了在表扬你。”苗苗这才静下来。
当老师给苗苗机会让她展示自己,她又因羞涩而不语,这样的事时常发生,苗苗一直就在矛与盾中徘徊着。
我觉得苗苗对我们的依赖思想很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差,第一个学期她整整哭了两个月,在班上不爱叫老师、不爱和小朋友们说话,更不会去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都说她有些封闭自己。好在苗苗回到家后还是和以前一样爱笑、爱说,性格上没有任何的变化。这个学期苗苗对幼儿园、对老师都应该不再陌生,但她在回答老师问题上还是一如既往不作答。
阿婆说苗苗这点很像我小时候,在外面不爱叫人,不愿多说一句,正因为我知道所以心里着急呀。我很想帮助苗苗摆脱羞涩的心理,不光能大胆地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环境里表现得落落大方,能自信、从容地与人交流,但我究竟如何做才能帮助苗苗克服她这一弱点呢?
都说孩子需要鼓励,其实我一直都在很努力的鼓励苗苗希望她变得大方一点,在每天上幼儿园途中我都会跟苗苗进行谈话:
妈妈:“老师喜欢苗苗吗?”
苗苗:“喜欢。”
妈妈:“对,老师非常喜欢苗苗、爱苗苗,因为苗苗很乖,所以有什么需要就对
老师说,老师会想妈妈一样照顾你;如果老师向你提问了,就大声回答,
不要害怕,因为苗苗是最能干。”
苗苗:“好。”(不过有时也会说不好。)
我知道再心急也不能紧逼孩子不放手,有时就怕适得其反。我会多加耐心鼓励、开导苗苗,也给她更多机会和空间让她展示自己,现在的我只有静静的等待。。。。。。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卡根说过:“人们把脚伸进水中慢慢试探,从而逐渐克服对海洋的恐惧。害羞也一样。你可以逐渐进入各种新场合,直到适应它们。许多害羞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就不再害羞了。”
应对策略:
1.越是害羞的孩子越需要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会获得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他会因此变得比较自信,有助于帮助他克服羞涩心理。
2.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或者令他感觉不舒服的事情。比如,如果他不想跟家里来的客人亲近,不要逼迫他。
3.让孩子适应陌生环境和陌生人,要给他一个适应的时间。比如,想带他去朋友家玩,可以先邀请朋友来自己家玩,等孩子跟他们比较熟悉了,再带他去朋友家做客。
4.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扩展他交往的范围。
提示:
这个羞涩的标签如果被一遍遍地贴在孩子的身上,那么他可能就会自我感觉不太好,从而真的变得羞涩起来了。如果下一次有人说你的孩子羞涩,不妨友好的告诉他们“他不是羞涩。只是现在不想谈话。”
文章已经推荐到亲子博客首页早期教育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