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观察法在性社会学中的应用
(2009-02-22 16:40:11)
标签:
定性调查调查方法定性研究社会调查社会学方法论杂谈 |
分类: 研究方法决定结果 |
社会学研究中的观察方法,既可以用来理解观察对象的各种行为的意义,也可以对观察对象的显现行为进行数量的统计。对于初学者来说,前一种方法很难迅速掌握,但是后一种方法却简单易学而且应用范围极广。因此下面以“红灯区考察”为例,简述这种方法的应用。
一.准备工作
既然是量化的观察,首先必须要使自己的观察结果具有最低限度的代表性。一般的做法是:画出观察对象(性产业的经营场所)的地理分布图(mapping),然后在分布图上对所有的对象进行抽样,不要遗漏。比较理想的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最大差异抽样”;例如在一个城市中可以这样做:
分层\最大差异
宾馆大堂
歌舞厅
专门桑拿
发廊
路边店
街头
在这种方法中,“分层”与“最大差异”都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没有分层中的某项,可以省略之。小姐人数的“最多”与“最少”也可以灵活掌握。但是只要贯彻了这个方法,就可以保证最低限度的代表性。与那种随意走马观花的方法相比,这是一个学术研究与主观臆断的分水岭。
二.统计观察
量化观察包括统计观察与描述观察两种方法。
描述观察主要是为了弄清楚各种显现的具体行为的表层意义。它主要适用于:性服务的公开程度、各种营业方式、顾客的行为特征、场所的组织管理形式、现场内“旁人”的情况、社区情况等等。
描述观察一般都是为深入研究做准备,对于观察者的素质与经验有着很高的要求,不适于初学者,因此不再详述。
统计观察则相反,很适于初学者使用,但是它只适用于:统计那些可显现的行为与可计量的行为。对于红灯区考察,它主要适用于统计顾客的流量、小姐的人数、经营场所的规模(可容纳的最大量)。它可以推算出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指标:性产业的经营规模、性服务小姐的成交率、男人的涉足率等等。
可是,就像问卷调查一样,人们常常忽视这样一个原则:如果没有事先的精心设计,观察也只能是劳民伤财。需要设计的主要是:
(一)审视目的,就是要考虑两大问题:为什么只能靠观察来获得资料?究竟观察什么?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例如访谈),或者某些行为很难观察到(例如讨价还价行为),就应该放弃观察,以免劳而无功。
(二)确定任务。一般包括:
第一,每人每次只完成一个任务,但是可以组合起来工作;
第二,只观察和统计该任务之内的情况;
第三,确定并且统一记录的方法;
第四,确定时间长度,必须是性产业的一个完整的营业周期,例如歌舞厅的整个一个夜晚;
第五,决定是否使用时段计量(适合于统计单一场所的顾客流量);第六,决定是否使用时点计量(适合于统计多个场所的小姐人数)。
(三)确定方法,以及所需要的身份。一般包括这样一些方法,可以灵活掌握:
第一种方法:在场所外隐蔽观察,主要适用于发廊、街头、桑拿;可以使用“定点监测法”(蹲坑,进行时段计量)、“巡逻法”(进行时点计量);
第二种方法:在场所内,充当顾客,主要适用于歌舞厅;
第三种方法:在路边店住宿、充当服务员、保安等有关人员。
(四)确定统计方法(以顾客流量为例)。主要有这样一些方法:
第一种:使用一般的计量单位:人次,而且允许重复统计;
第二种:分类地画“正字”。例如,为了观察某歌舞厅的客流量,可以事先设计好这样的表格:
行为\进入方式
已经在场所内
停留并且观望
搭话
进入场所
带出场所
第三种:“数豆子法”,就是事先准备好不同颜色的小纸条,分别代表不同的情况;然后在现场观察时,把不同的小纸条放进自己不同的衣服兜里,回来再统计。
第四种:使用计数器。
(五)需要避免的常见失误――“画蛇添足”
其一,量化观察与访谈相混杂。这似乎省时省力,其实由于“一心不可二用”,哪个也做不好。
其二,过度观察,就是去注意现场的其他情况了,例如小姐之间的打闹。这势必损害原定的观察任务。
其三,过度解释,就是在观察中需要判断某些行为的时候,把自己的主观猜测加进去了。例如,进入歌舞厅的某个男人,看起来像穷人,结果观察者就违反规定,自作主张地不予记录。其实,即使他不是客人,但是他可以进入歌舞厅这一事实就非常有学术价值,不应该忽略。
其四,过度统计,就是把模棱两可的情况记录为“有”或者“无”,造成统计偏差。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事先就需要规定:是“就高不就低”还是相反。在多个人实施同一观察的时候,这一点尤其重要。
其五,现场推算,就是在现场观察的时候,不是记录情况而是推算总数。这必须绝对禁止。
其六。间接获知,就是依靠现场里的其他人(例如服务员)的诉说。这也必须绝对禁止。
(改写自2003年《应用社会学》第10章《性社会学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