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性骚扰(3)

(2008-09-13 23:20:47)
标签:

性权利

性社会学

性文化

中国性研究

杂谈

分类: 性权利:良心高于法律

谁在骚扰女性?

我们有关性骚扰的资料反映的主要是女性被她们工作场所里的管理者骚扰。为了考察这是否是性骚扰的主要形式,我们询问了她们与最频繁或最极端的作恶者的关系,根据她们的回答我们划分出如下类别:

1.       管理者,老师,上司。

2.       同事,同学,熟人,邻居。

3.       约会对象,情人(包括以前的约会对象,毫无疑问,特别是男友或女友)。

4.       家庭成员,亲人。

5.       陌生人。

6.       其他人。

在使用中,我们稍稍修改了这种分类。我们称第二类为“地位相同的人”,同时我们把只有很少人数的第四类归入了第六类。

根据这种分类,无论是身体性骚扰还是言语性骚扰都只有很少的情况牵涉到管理者、老师和上司。相反,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对女性而言,性骚扰更多的来自与被骚扰者具有同等社会地位的人——或者是同事或者是男朋友或者是其他地方的与自己具有同等地位的人。例如,百分之五的女性曾遭到地位同等的人或男朋友的骚扰性的触摸。因此,大部分自己所不想要的性关注局限在与其具有同等社会地位的社会圈子里。因此,上司是女性的主要威胁这一印象没有得到支持。一种替代的印象,即女性应该提防大街上或者更多情况下是公交车上或拥挤的商店里的陌生人,却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证实。足足有百分之三的女性报告说在前一年中曾遭受过陌生人的性触摸,而且几乎百分之二的人报告曾遭到陌生人的言语性骚扰。

国际上最新的女权主义理论认为:性骚扰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男性的权势在总体上高于女性,因此女权主义者推测:权势越大的男人也就越容易骚扰女性。尤其在工作场所中,男上司骚扰女下属的情况非常严重。

可惜,我们的调查结果并不能支持这种理论。我们发现:在所有曾经遭到性骚扰的城市女性中,有70.4%的言语骚扰是来自女性的男性熟人或者男朋友,有11.1%来自陌生男人,只有7.4%是来自女性的各种上司(领导、上级、老师、长辈)。同样,在行为骚扰方面,有46.4%是来自男性熟人或者男朋友,有32.1%来自陌生男人,可是来自各种上司的只有7.1%。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国并没有关于性骚扰的任何法律和法规,不能说男上司们是由于遵纪守法才不骚扰的。这其实是由于:各种上司们一般年龄都相对大一些,他们还保留着“男女授受不亲”和不能以强凌弱的古老传统。与此相反相成的是:熟人和陌生男人的性行为骚扰之所以更多多,恰恰是因为在这些情境之中,男性更容易忘记或者破坏古老的传统。

上述情况对于女性的意义非常深远。它表明,当女性是弱者的时候,她可能受欺压,但是也可能受保护;如果她成为平等的人,那么她可能不受欺压,但是也可能不受保护。现在的许多女权主义者在大声疾呼,要求立法处罚男人对女人的性骚扰。她们的用意当然很好,但是逻辑上却讲不通:在这样的保护之下,女性何时、如何才能成为平等的人?也就是说,女性的平等不能是天上掉馅饼,而是不得不付出相应的代价。为了减少这种代价,女性就不能指望别人的保护,只能靠自己作为平等人的奋斗。在性骚扰这个问题上,女性不应该仅仅依赖法律的保护,而是应该对任何一种性骚扰奋起反击,也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男人更喜欢骚扰什么样的女性?

在这方面,国际上有许多猜想,而且各有各的理论依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足以对这些猜想一一作出评价。

 

1.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在性骚扰问题上,人类也有动物的遗传:男性更喜欢骚扰那些年轻、美貌、独身的女性,试图最终与之发生性关系。

就年龄而言,在当今的中国人里,情况也仍然如此。20岁的女性中,有将近10%的人认为她们很有可能受到性骚扰,可是在50岁的女性当中,仅有1%的人这样认为。从实际发生性骚扰的情况来看,女性的年龄每下降10岁,遭到言语式性骚扰的可能性就上升3.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与60岁的女性相比,20岁的女性在一年之内遭到言语性骚扰的可能性要高出14个百分点。

在美貌方面,女性的“魅力”(对于男性的吸引力)每增加1个等级,她遭受性骚扰的可能性就要增加3.6个百分点。或者说,最具吸引力的女性在一年之内被骚扰的可能性要高出10.8个百分点。当然,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归结为“生物遗传”,因为最近20年来,中国文化对于“美女”的吹捧实在是太过分了,在影视中则完全是“靓妹轰炸”。这或多或少地激发了某些男人的性骚扰之心。

在婚姻状况方面,与同年龄的女性相比,独身(包括未婚)的女性认为,她们更可能受到性骚扰。

 

2.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女性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对他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影响。

我们的调查发现:20-39岁的城市女性中,在那些在14岁以前就受到过性行为骚扰的人(至少被触摸身体的敏感部位)当中,以后还遭到过性骚扰的人,比其他女性多出8个百分点。在所有城市女性中,只有40%的人认为自己存在着遭到性骚扰的可能性。可是在14岁之前就遭到性骚扰的城市女性中,这一比例翻了一番,达到80%。其中更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她们遭到性骚扰的可能性非常大。

与此类似的是:那些曾经不情愿地发生过性行为的女性,也遭到性骚扰的可能性要高出14个百分点。那些曾经被强奸的女性,遭到性骚扰的可能性则要高出22个百分点。同样,具有上述生活经历的女性们认为,她们今后受到性骚扰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当然,近期的经验也会有同样的作用。在过去一年中曾经遭到言语的或者行为的性骚扰的女性认为,自己今后再受到性骚扰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

不过请读者不要误解,这绝不是女性自己的错,更不是因为以往的经历使她们具有了“可骚扰性”,而是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此这些女性对于性骚扰格外警觉,对于性骚扰也会定义得更加宽泛。

 

3.国际女权主义的理论

理论之一:女性如果从事某些被男人严格掌控的职业,例如秘书、售货员、服务员,就更容易遭到性骚扰。可是我们的调查表明:这些职业中的女性,确实认为自己遭到性骚扰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在过去的一年之内,她们真的被骚扰的比例却并不比其他女性多。这实际上可能是因为,她们的职业使得她们不得不更加警惕,但是社会秩序也格外保护这些职业中的女性,因此她们的不幸并不比其他女性多。与此相反,恰恰是因为社会秩序往往很难深入到熟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当中去,所以性骚扰才主要是发生在熟人之间。

理论之二:女性受教育越多,越具有男女平等的意识,她们遭到性骚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为她们会更加敏感,会把许多其他女性并不在乎的行为或者言语,都算作是性骚扰。可是我们的调查否定了这种说法。我们发现:文化程度高的女性,遭到性骚扰的比例与文化低的基本一样。越是具有平等意识的女性,遭到的性骚扰反而越少。这可能是因为:至少在当今的中国,文化越高的女性,越容易客观地看待问题,不会把性骚扰扩大化;还因为,越是具有平等意识的女性,越容易把对方的性骚扰意图消灭在萌芽状态。

理论之三:在男人所处的生活环境里,如果色情图像传播得很广泛,如果“性服务小姐”很多,就会引诱、鼓励、支持男人对女人发起性骚扰。可是我们的调查结果恰恰相反,在一个社区里,色情品和“小姐”越多,女人遭到的性骚扰反而越少。这里面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既然有了出气口,男人的性能量也就不会专门往性骚扰那里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