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青春期开始,人人都会在性别特征方面出现发育,逐渐成为男人和女人。学术界一般都把性别特征分成三种:第一性别特征是指外生殖器;第二性别特征是指乳房和阴毛的状况以及整个体型;第三性别特征是指心理特征和气质。有人提出,实际上还有一个第四性别特征,就是男女开始承担的不同的社会角色。
第一层认同:努力使自己的性动力符合社会的规定。
在这方面,社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规定。
对于性欲、性唤起、性反应、性梦、性幻想这样的现象,社会总是要求性发育中的青少年努力克制自己,甚至压制自己。因为社会认为,这些现象都会诱导下一代去贪图性方面的享乐,会破坏社会在性方面的秩序。
对于遗精和月经初潮这样的性生理发育,社会采取一种虽然并不压制也不贬斥,但是又讳陌如深的态度。因为社会一方面认为这只是为了生儿育女而出现的发育,没什么可以谴责的;但是另一方面社会又生怕这种生殖的发育会带来性的觉醒,尤其害怕会带来对于”寻欢作乐”的需求。因此,中国儒家与西方基督教一样,一方面强调”传宗接代”,一方面又绝不肯说清楚,究竟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对于性的羞耻心、自我保护意识等等现象,社会总是积极地鼓励、支持和发扬光大。因为社会认为,这些都可以用来压制个人的性现象和性行为。
当一个人在第一个层次上被栽培起来以后,他(她)就必须进入性发育的第二个层次:
第二层认同:努力使自己的性功能及其表现也纳入社会的规范之中。
在这方面,社会规范的主要内容就是:虽然社会还根本不允许你开始任何性活动,但是为了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能够履行传宗接代的神圣社会义务,你就必须发育出”合格”的性器官和性功能来。否则,你就是”发育不良”的。
女性在这方面的烦恼比男性少得多。这是因为社会认为,每个女性都是可以被性交合的,关键是她能不能坚守贞操,能不能怀孕和生育。所以在女性当中,贞操和生育能力这两大问题,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生死攸关的和高度内化的普遍关注热点,
所有这些对于少男和少女的性器官与性功能的社会规范,本质就是要求个人放弃自我,尤其是放弃自己对于性快乐的感受与寻求,去”克己复礼”地完成社会赋予一个”成熟”男性或者一个”完美”女性的义务。
如果一个人通过了这种性器官和性功能的社会考试,那么他就应该是长着一条”足够”长大的阴茎,却绝不想去使用它。她则应该是对于自己的性器官一无所知,对于自己的性功能毫无感觉,却保持着”贞操”和生儿育女的能力。这样,他们就可以进入性发育的下一个层次了。
第三层认同:努力使自己的性魅力符合社会的规范
但是时过境迁,从80年代开始,在青少年中,一些新的性魅力判定标准迅速普及而且日新月异,使大多数成年人眼花缭乱。
对于性发育中的少男少女来说,身高成为性魅力的第一判定标准。就连征婚广告中,人们对于对方的第一位的要求也是身高。〖2〗凡是身高低于 1米70的男性,统统被叫做”半残废”。然后就是体型和体像,北京的年轻人叫做”条(子)顺(眼)”。”三围”什么的也开始日益流行。
当然,相貌这个很传统的标准也仍然大行其道,因此不知有多少少男少女为”青春痘”(粉刺)而苦恼不堪。其他的烦恼还有关于头发的、关于肤色的、关于五官的等等,不一而足。
在气质方面的性魅力也越来越重要。对于男性来说,”有风度”大约是青年男女共同接受的一个主要评价标准。其具体内容大概是”潇洒”。女性的性魅力则仍然是”温柔”二字为主,常常再加上”纯情”或者”活泼”等等。80年代中期,至少在北京的男大学生里开始流传一个词:”回头率”。它是说,一个女性走在大街上,如果男人们回头看她,那么她就是够美的了;回头的男人越多越频繁,她也就月美。所以,”回头率高”是对一个女性的至高无上的赞美。
不过,这里说的可不仅仅是个美不美的问题,而是性魅力高低强弱的问题。以少女的乳房的发育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到性魅力社会化的过程以及近年来性魅力判定标准的变迁。
这就是说,女性乳房的性审美意义已经得到人们的接受与认同。早在1989年初,在笔者对上海20万观众的等距抽样调查中,就已经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认为,女性身上最美的,而且最具有性刺激意义的部位就是乳房。
在这样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的90年代的少女们,对自己的乳房开始具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的感受。据笔者调查,很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变化,有20.8%(1991年)和19.5%(1995年)的北京市女大学生报告说,自己的所谓”手淫”,其实主要是自己抚摩乳房和乳头,以便达到性高潮。〖1〗在过去那种”束胸文化”中,即使少女们的行为事实也是如此,也无法想象她们会向任何别人承认有过此事。
不论是少女还是少男,之所以对自己的性魅力如此关心,并不是仅仅因为人类具有爱美的”天性”,而是因为如果你不具有社会所规定的性魅力,你就很难被社会所接受,甚至不被青少年群体所接受。你就无法在性方面获得自信,别人的冷嘲热讽就会对你形成极大的压力,迫使你不得不去从众和赶时髦,这在初中生里尤为明显。那些矮的、胖的、长粉刺的、不漂亮的少男少女,实际上并不是由于自己不美才忧心忡忡,而是因为自己感到孤独和丢面子,感到与别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不用说,这种状况对青少年的整个心理发育都是极其不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