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2009-07-02 23:56:12)
标签:

太行之首

白石山

涞源

世界地质公园

分类: 随笔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此照片及后6张照片皆由涞源县旅游局局长刘阳春提供)

    看完井陉秦皇古驿道,穿过保定、满城、涞水、易县、走马驿,7月1日晚到达涞源县,下榻白石山大酒店。此行目的是探访白石山,因为它山势高大挺拔,奇峰突兀,险壑纵布,被誉为太行之首!

   经历了山西、河南的部分太行山走访,到了河北段,这是我在整个太行山采访的最后一站了。

   巍巍太行,北起拒马河谷,南达黄河之滨。宋代大词人苏轼任定州太守时曾作《咏雪浪石》,开头四句描述了太行山的气势,“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涞源原名飞狐,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从地理位置上讲,涞源北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西面是山西省大同市,因此,涞源处在两省两市交接的地方;从地学角度讲,涞源位于燕山西南端,恒山东南端,太行山最北端,是三山交汇的地方。拒马河就发源于涞源县城,流经紫荆关、野三坡等汇入大清河,归海河,东注入渤海,太行山和燕山以拒马河为界。那么白石山呢,就处在八百里太行的最北端,位于涞源县城南15公里处,是太行山前深断裂西缘的一部分,也是紫荆关抬升的一部分。我国从东到西是由低到高的地势,白石山处在华北平原到山西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白石山是清西陵万年吉地龙脉的龙首,清西陵背靠永宁山,而永宁山一直从紫荆关到达白石山最高峰。

    一早,涞源县旅游局局长刘阳春就等候在酒店大堂。他是一个激情的人,他也把这种激情带给了他的工作,使白石山在近年内一下子勃发出现代的生机和活力,蜚声海内外,短短时间,摘取了许多的桂冠——国家地质公园”,“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2006918与北京房山、涞水野三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空异常地晴朗,万里无云,然而,也是入夏以来北方酷热的一天。早八点二十分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白石山景区,海拔850多米的县城出发到海拔1200米的风凉沟,已经爬升了400多米。现在我们沿着盘山公路在悬崖峭壁上蜿蜒而上,半小时后将到达野花坡停车场。这条盘山公路一共有97个弯,大约15公里左右。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白石山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纳入地质公园管理的面积为54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由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组成。三顶是指:紫阳顶,海拔2017米;佛光顶,海拔2096米;晴云顶,海拔2057米。六台是指:求仙台、观日台、聚仙台、风凉台、景心台、兽王台。九谷是指:云谷、风凉沟、栖霞谷、云盘谷、列屏谷、四塄崖沟、十瀑峡、大黑沟、长城沟。古人对白石山有这样的描述:“白石山,山多白石,连峰纵拔,秀列若屏,时有晴云游曳其上”。白石山又有“太行第一屏”之称,它犹如一个巨大的屏风拔地而起,矗立在涞源盆地东南部,北部相对高差1000多米,而南部相对高差则达1600多米,这样在北部看白石山不是太强烈,在南部看到的白石山则高耸入云,极其壮观。但今天半天行程,我们是肯定无法步量全程的。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过了野花坡前方即是韭菜园停车场,一下车,刘局长就开始兴奋起来,不停地指东指西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景色。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叫做韭菜园,是因为满山遍野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吗?果然看到不少农妇在这里销售她们从山野里采来的韭菜。刘局说,野韭菜在林间树下成片生长,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大菜园。韭菜味道当然很纯正,大家回头到农家菜馆里可以品尝到山韭菜馅饺子,吃上一口鲜味十足。   

    关于这个韭菜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姐儿三,老三为人刁钻,她怕别的神仙在这里修建庙宇、寺院,就撒了韭菜籽,呛得诸位神仙不敢近前。其实呢?这儿韭菜生长茁壮、味辣好吃,尤其在农家,生腌在菜缸里,终年不变质不变色,味浓可口好吃,这里加工成的韭菜花别有风味。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相传商末既有姓陆的道人在云盘洞修炼并在碾盘洼筑坛祭天,历代道人隐士不断,清末边老道能够掐草为药。白石山相传为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是神仙们的居所。因此,太行老祖既为这些神仙的化身。

    过了太行老祖的塑像就进入了主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白石山拥有众多的地质遗迹,我们眼前看到的是发生在10亿年前海底的一次古地震遗迹,10亿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大地从这里被撕裂了一道宽约200米的口子,众多的岩石崩塌下去,堆积起来,经过漫长的过程,又二次胶结,形成了巨角砾岩,这些巨角砾岩很象“片石混凝土”,这里是古地震遗迹的东断层。前方的迎客峰及海豚出水都是由巨角砾岩发育成的。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前方的这个巨大石柱高达30米,被称为海豚出水。因为白石山的云海常常出现在这块石柱的下面,从北部回望这块石头,象一只巨大的海豚从水中穿出一样。在欣赏海豚出水景观的观景台上,我让同行的老刘给我留下一张照片。海豚出水其实是由十亿年前巨角砾岩胶结而成的一根石柱。而脚下的观景台在设计理念上是一座小船,这栏杆恰是船舷,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凭栏观海的意境。我们背后既是古地震遗迹的西断层。但我真的不喜欢景区太多的人造的景台,其实让它保存越原生态越好。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这个观景台叫“栖霞烟云”。因为前方的峡谷叫栖霞谷,这个峡谷中经常出现云蒸霞蔚的景象,特别是清晨,明丽的阳光透过山峰照射在峡谷的雾霭上,霞光万道,甚为壮观。这个方形的观景台,做成了中国古代园林中楼榭的栏杆状,制造出“楼台一片烟云中”意境。这里,刘局长接着给大家介绍白石山的情况。白石山的景观可概括为“雄奇险幻”四个字,所谓雄是指它高大的山体、雄壮的山峰,铮铮铁骨般矗立于山巅、峡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耸擎天,气势宏伟,雄风荡荡,撼人心魄,处处给人以强大的力量之感;险则是指,白石山千峰万仞,如刀削斧劈,险壑纵布,如万丈深渊,单壁高差巨大,难以逾越,是山岳景观中奇与险的代表,白石山南麓拥有世界最高的绝壁之一的晴云顶,高差达600米。豹子窝至今人迹罕至,而奇则是指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峥嵘,千姿百态,奇花异木,奇禽异兽,野趣十足,置身其中趣味无穷;幻是说白石山由于光与影的变幻,云与雾的交织,冷与热的交流,幻化出许多种神秘莫测的独特天象景观。老百姓说,白石山一天有72变,特别是夏秋季节,成天云蒸雾绕,山峰隐于云雾中,如仙山浮岛,太阳直射云雾使佛光频频出现。白石山是北方出现佛光次数最多的山。

    老刘还很得意地告诉我,这些地方的四季景色他都拍有照片,而且照片的水准绝对是一流的!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白石山主脊线长达7000米,平均高度在海拔1900米左右,而且呈北北东向走势,与季风形成垂直状态。再加上白石山南麓相对高差达1500米。因此,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白石山独特的气候。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湿气流,被高大的白石山拦截在峰林巨壑间,经常形成云雾、佛光。由于冷暖气流的作用,白石山上经常出现锋面雨、地形雨,也经常出现蓝天白云映苍山的景观,白石山晴不如雨,雨不如雾,雾不如云。所以“白石晴云”是涞源的古十二美景之一。

    和去其他地方不同,白石山云景是最独特的。由于白石山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北北东向),与季风形成垂直状态,再加上南麓高差较大,所以,白石山是华北地区出现云海最多的山。夏秋季节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湿气流,被高大的山体拦贮在峰林巨壑之间,经常形成云雾、云海、佛光。白石山的云可谓千姿百态,有时如纱如翼,有时如棉如絮,有时如流如瀑,有时平坦如砥,一望无际。特别是这个“风云际会”就是一个奇异的景观,在云盘谷山脊线上冷暖空气突然交锋,云雾飞速升上天空,倏忽间消失贻尽。有一个叫升烟井的地方,桶状的悬崖绝壁高达数百米,云雾从底部被强风吹上来,直冲霄汉,那种景象酷似古代的滚滚狼烟,实为奇观。

    刘局说他一年中有300天上白石山来,也常有幸遇到云海,头顶艳阳高照,脚下云浪滔滔,如入仙境一般。我真希望今天是多云或雨雾天气,也许在这样的天气中云都峰上会出现佛光。白云山看到佛光不是罕见的事情,潮湿雨雾天晴日初开就会出现这种神秘天象。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佛光顶海拔高度为2096米,是白石山最高峰。在登顶的半路上,有一个景观叫将军石。有两个酷似古代身披铠甲的武士站在悬崖边上。站在佛光顶,可西望五台,东瞰狼牙,南览群峰,北俯田畴。古人说,白石山多白石,秀列若屏。白石山主山脊走向为西北东向,在主山脊两侧,尤其是南侧,象梳子齿一样分布着一列一列的次山脊,每一列次山脊都是由一排排山峰怪石组成。站在白石顶向西望去,太行第一屏扑面而来,悬崖绝壁,雄风荡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憾。东瞰狼牙,西眺五台,南揽群峰,北俯田畴。尤其让人震憾动容的是“沧山托翠屏,西岭卷烟霞”的景观,数列巨峰呼拉拉扑面而来。这时,我们会被大自然的伟力所折服,深深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主要是水流的冲蚀作用,云南的石林是靠水的溶蚀作用,黄山的峰林主要靠风化作用,而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两组垂直节理(也就是裂隙),主要靠重力坍塌而形成的。这里的大理岩构造峰林“是一种新的独特的峰林类型”,它是在特殊的构造环境下以构造应力作用造成的构造峰林。它高大挺拔,以气势磅礴、阳刚威武的雄姿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峰林。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雾迷山组沉积构造十分发达,有潮汐层理,藻纹层理及各种形状的叠层石,以及泥裂、“鸡笼网格”构造等暴露标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叠层石,这种石头是在潮汐的环境或极浅水的环境下由单细胞的藻类与沉积作用共同形成的一种明暗纹带相间的沉积构造,在极浅水或退潮时,藻类在沉积物表面“爆发式”生长,争夺阳光,往往形成向上的球面,并形成暗色藻纹层;当涨潮时,藻类生长受遏制,沉积碳酸盐岩条带,形成明亮纹层。因此,形成了波状、半球状和柱状叠层石,尤其是半球状叠层石象刚出锅的大馒头,也象恐龙蛋,人们谓之称“馒头石”。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白石山就是一个天然地质博物馆,仅云都峰栈道人工开凿出来的短短200米路程,却集中展示了白石山大理岩的沉积构造的许多地质现象:可以看到典型的含沥青质、燧石条带、白云质大理岩,还可以看到各种形状的燧石结核、石英金矿脉。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以双雄石为界限,将白石山划分为东山和西山,到东山主要是看峰林,到西山主要看森林和长城。因为车子在韭菜园等着我们,我们到此就打道回府,没再往前走。其实,西山的风景更加独特,刘局说,西山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也有以油松、落叶松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林。白石山有许多珍稀物种,在长城脚下有六株黄柏树,这种树树皮象海绵一样非常有弹性,一般生长在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在我们这个纬度十分少见,估计是候鸟将其种子带到了这里。在白石山上生长有大面积的红桦林,红桦树枝干挺拔,树皮深红,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贵,人们把它比做林中仙子,也有人把它比喻成刚出浴的美人。景区的山谷中,常看到核桃楸,核桃楸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广,但这种植物却是国家二级保护,是第四季冰川留下的植物。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往西山走可以乘坐索道返回,不仅能观赏到白石山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且还能够看到一段曲曲折折、高低错落起伏的长城,那就是白石山长城。白石山长城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竣工于万历三年,全长19986米,其中有关城一座,敌楼61座,战台12座,烽火台5座,马面5座。保存完好的敌楼有24座,较好的30座,残毁7座。因此许多长城专家评价说:涞源境内的长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段。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长城,这种历史的凝重美和文物的残旧美,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令人遐思,顿发思古之幽情。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刘局长意犹未已,中午喝了点白酒,嘴里谈吐的还是他涞源的大好风光。不过看了他拍的照片,涞源确实给我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的印象,今天我们参观的只是涞源旅游资源的一小部分,包括白石山在内的绿色景区还有十瀑峡、仙人峪、空中草原等自然景观,涞源还有长城、抗日英雄王二小、白求恩纪念馆、黄土岭战役纪念地等红色景区;据说,涞源的小吃在华北地区也是出了名的!

  太行山纪行(十二):太行之首神奇的“白石山”     白石山的森林呈典型的垂直分带,不同海拔高度均有代表性植物分布。自春至秋,各种野花次序开放。人们说,白石山一年有七十二场浇花雨,月月有花期,期期有花主。四月中旬,阳坡的山桃花率先开放,一团团状如白雪;四月下旬,阴坡林间2万亩迎红杜鹃迎风怒放,一层层灿若云霞。特别是西山长城岭上的杜鹃,连绵成片,放眼望去,层层花浪浮云翼,簇簇娇妍红满山。随着天气转暖,白色的罩山白、绣线菊、紫丁香、野瑰等木本花卉争相绽放。六月的白石山变成了一座“花山”、“香山”,浓郁的花香会把人熏醉。六月以后各种草本野花吸足了水分,把太阳七彩的光芒变幻成各色纯正而娇艳的花瓣,蓝得那样正,白得那样纯,红得那样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