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城中村国民待遇如何
(2010-08-02 00:41: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阅评 |
给城中村国民待遇如何
请给城中村国民待遇
近日,深圳市城管局爱卫处对本市获得“深圳市卫生村”称号一年以上的城中村进行暗访时发现,有43个城中村存在不少环境卫生问题,原本还比较宽阔的道路早已被一个个顶着五色斑斓的遮阳伞的摊位分割得七零八落,显得杂乱而拥挤;村内偏僻处、转弯处,一堆堆垃圾随处可见,散发着臭气等等,成为名符其实的“垃圾村”,需要大力整改才能达到卫生村标准。(深圳晚报8月1日报道)
原本就比较恶劣的居住环境,再加上垃圾的陪伴,城中村的居民们该如何是好?这种现状也会给那些早就看城中村不顺眼的人以口实,拆!幸好,此次深圳市职能部门还没有拆的打算,只是让这些垃圾村限时整改。长时间下去,且不说城中村民众身心健康所受的影响,这些部门对它们已不抱希望,它还能存在下去吗?不是说城中村有多好,而是说城中村以相对低劣的居住环境给了很多人居住机会,没了城中村,以后住到哪儿?
深圳市城管局副局长叶果表示,“现在,我市大部分区的财政对城中村清扫保洁的直接投入和补贴都十分有限,这样一来,城中村的卫生费不够用,就无法引进合格的清洁企业。”环卫经费不足,是造成城中村成为垃圾村的重要因素。同一座城市,不同的地方得到公共财政的不同对待,这是相当普遍的现实,但不意味着理所当然。公共财政的这种倾斜,完成了“锦上添花”,而放弃了“雪中送炭”。因此,亟需改善生活环境的城中村,被忘了。不客气地说,这是对同一座城市的不同人群的区别对待。好像住在城中村的民众处在那种环境中极其正常。
不管有意无意,现实就是这样,不容否认。所以,笔者建议城市管理者在制订政策时,应该给予城中村国民待遇。这既是对城中村居民的尊重,也是对城市本身的呵护。具体到这次城中村变身垃圾村,如果公共财政投入可以一视同仁,诸多城中村有足够的环保经费,怎么也不可能垃圾充斥全村;再有统一的环境卫生考核约束,恐怕也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实际上,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是,城市管理者对不同群体“人”的认识、尊重。城市管理者在制订相关政策前,能不能作为城中村居民到村中小住几天,感受感受城中村“人”的生存之艰难,体味体味生活之辛苦?相信之后再出台的政策、制度就会多些人性元素。
一座城市的优劣,不在于这座城市多么富有,在于它对不同群体的“人”尊严的维护,对不同群体“人”的无处不在的爱。但愿城中村不再是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拿不出手的尴尬。
这些城中村就是“垃圾村”!
http://wb.sznews.com/html/2010-08/01/content_1176761.htm
前一篇:给“新教改”泼点“凉水”
后一篇:“领导下井”应改为“领导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