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积分”制遮不住有门槛的教育

(2009-03-12 21:49:49)
标签:

子女

低素质

纳税情况

门槛

王任槐

东莞

杂谈

分类: 阅评

“积分”制遮不住有门槛的教育

近日,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任槐在接受东莞阳光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莞人子女读公办学校或看父母“积分”,初步计划是参照中山小榄镇对非户籍学生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办法,实施“积分制”。就是对非户籍学生父母进行综合积分考核,根据父母的居住年限、学历、职称、社保缴纳情况、纳税情况等进行“评分”,积分高的优先解决其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问题。

无法提供足够的优质学位,制订明确的游戏规则,一定程度上倒也算公平。假设未来的“积分”制能得到有效落实,新莞人在其子女就学问题上,应该说还是能够省点儿心的。条件符合,不用请客送礼孩子就可去上学。这比没有规则要好。如某个学校可以提供200个学位给新莞人子女,众多新莞人为子女能进入其中上学,必然要挤破头皮,有规则按规则办,无规则自然按潜规则来,自然少不了请客送礼一类。这也是“积分”值得肯定的地方。

然而,即使考虑到国情而不去质疑这有限的公平,仅就“积分”的相关因素来评估一下“积分”制,恐怕也有着令人难以接受的逻辑。所谓积分,就是非户籍学生的父母在东莞的表现的积分。王任槐局长举例说,居住年限,学历,职称,社保缴纳情况,纳税情况等。不说居住年限,学历,肯定是高学历的积分要高了,职称自然也是,纳税同样是交得越多,积分越高。这样“积”下来,什么样的新莞人其子女能够优先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不言而喻,“积分”是为高学历高收入的新莞人设置的。实际上,这部分新莞人子女得到优质教育根本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急需优质教育资源的是那些学历不高、收入不高的新莞人的子女。

依照这种“积分”逻辑,毫无疑问,如果教育现状继续维持,新莞人大部分孩子将会和他们的父母命运轨迹差不多,“高素质”的继续向着“高素质”前进,“低素质”的继续“低素质”前进。表面上,遵守游戏规则,愿赌服输,实则是以貌似公平的制度将新莞人人为划分成不同等级的群体,以此来决定其子女受教育的机会。这是给“高素质”的新莞人及其子女机会,而没有给予“低素质”的新莞人及其子女以公平的机会。新莞人子女因其父母而得到不同的对待,这公平吗?既然想给新莞人子女以公平的教育机会,那就应该给他们真正的公平。

在这种有限的公平语境下,我觉得常规制度来确保最大程度的公平,很难。因为落实制度时要涉及到种种因素的考量,免不了重蹈覆辙,回到上文分析的经常被误认为公平的因素上。这样一来,公平何在?所以,笔者认为,最公平的还不如“抓阄儿”,以运气决定新莞人子女的受教育机会。虽然这样看来,受教育都这么难,很有点儿悲情的味道。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弃对公平合理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