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耗折射出东莞的转型压力
(2008-12-05 17:40:23)
标签:
高能耗gdp节能意识惯性东莞杂谈 |
分类: 阅评 |
高能耗折射出东莞的转型压力
12月3日, 2008“节能东莞”会议指出,目前东莞第三产业比重仍偏低,在三大产业中为42.8%,工业能耗仍占据最大比例,达到56.8%,五大行业能源消耗就占了重点能耗企业用能量87.1%,587家的小企业用能量高,节能意识薄弱。虎门镇的能耗量,更是以耗能所占比例达39.69%位居榜首。(见昨天本报)
在“世界工厂”面临产业转移、升级换代的痛苦转型下,如何看待这些数据?网友以“麻涌人民发来贺电” 恶搞,不足为取。单纯指责并无助于改变固有的高能耗格局。客观说,在之前GDP为大的语境中,能耗高低根本不是评判企业优劣的因素。如今再对GDP过分的迷信,则有点不合时宜。或上层,或民众,也比较看重企业的非经济效益;更为关键的是,高能耗经济的发展短板,暂时的经济利益索取,需要社会更长时间买单付出,迫使更多地方放弃对其的依赖性。
也就是,如此高的能耗,更可能是社会急于脱离这个致命短板前的经济格局惯性使然。以此数据来奚落嘲讽当地转型升级当然不太厚道。但需要确定的是,这些数据也折射出东莞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之大。偏又遭逢经济寒冬,坚持转型,需勇气,更需毅力。笔者希望这些数据只是纯粹的经济惯性所致,而非由当地政府为追求数字快感或临阵前摇摆不定等因素所决定。限于资料,无法将这些数据与之前年份的相关数据作比对。毕竟,经历过一定时间的转型后,能耗比例总应该有所下降,何况,广东省也硬性规定了东莞的能耗降低数字。
需要指出的是,报道中说小企业用能量高,并不包含在经济惯性导致的高能耗中。因节能意识的薄弱而提高的耗能数据,自然存在降低空间。问题在于,东莞是否因为前面所说的惯性因素,而放弃了对小企业能耗的强制规范?在很多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后,众多没有转型动力的小企业,其能耗还维持在原水平,于东莞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此次东莞的“新生”,绝非只为能耗数据的缩小,更是为民众提供足够优质的工作生活环境。难道小企业的能耗不足以影响“新生”质量吗?
所以,应该对这些数据辩证地看。无法大幅度降低的,就留由更长时间的转型升级后检验;能降低却没有降低的,当然应该有人给个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