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行为需要阳光制度的支持
(2008-12-05 17:38:08)
标签:
款物社会慈善慈善捐赠捐助审计部门江门杂谈 |
分类: 阅评 |
慈善不需要声势浩大的荣誉鼓励
江门市2009年慈善公益募捐活动于2008年12月启动,于明年年1月全面展开,明年2月份还将举办“慈善公益活动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将首次举办大规模的慈善公益表彰活动,将在万人行起步仪式上,向被评选为“江门慈善家”、“江门慈善之星”、“江门慈善奖”的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牌(杯)。(江门日报12月3日)
可见江门为慈善之用心良苦!但是笔者觉得,慈善荣誉不一定是慈善参与者想要的。除去有大额慈善捐款企业可能的“别有用心”,相当多的捐助者暗合慈善捐助“细水长流”的精神,以行动支持慈善事业,自然也不会有荣誉诉求。即使如此,荣誉一定程度上能够鼓励慈善行动也是无疑的。问题是,慈善荣誉对社会的慈善捐助影响鼓励能挺多久?
要说中国也不是没有慈善传统的国度,不是有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但整体而言,或企业或个体的社会捐助并不理想。客观说,各地都和江门一样对行善者有各种形式的表彰,也有接受社会捐赠的多种渠道。畅通的渠道,各级别的慈善荣誉,为何没能鼓励起更多公众、企业的慈善捐助行为?
因为太多慈善捐赠款物的最终流向,捐赠人并不能便利地获知详细情况。虽然江门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审计部门将对慈善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实行年度审计,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但是审计部门的审核与公众监督的内涵相差很大。公众监督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慈善款物流向透明,审计部门的年度审核却无法如此,而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变数。
除去慈善捐助中的一些出手阔绰的国有大企业,众多身体力行的慈善捐赠者,都不愿意“一捐而过”,他们更愿意其捐助的“花”结果慈善的“果”。众所周知,我们的任何善意都没有被挪作他用,那就是在鼓励我们继续的善意。由此而言,苦苦期待社会慈善的江门市,在给予荣誉与畅通捐赠渠道之外,能够以制度化完全公开社会慈善捐赠款物的最终流向,并愿意接受公众的全方位监督,难道不正是对公众慈善行为期待的回应与鼓励吗?相反,只有声势浩大的表彰,而无令人放心的慈善款物流向的阳光制度,期待的社会慈善,可能只是相关部门的一厢情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