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直面公众便利交通的诉求
(2008-12-03 18:59:07)
标签:
电瓶车公众公共交通巡逻车路段莞城杂谈 |
分类: 阅评 |
请直面公众便利交通的诉求
莞城“治摩办”主任、公安分局局长吴晓透露,“莞城的公共交通是最发达的,但不可能每个地方都设置公交站点”,为解决部分辖区禁摩后衍生的交通空白问题,莞城正积极研究在社区路段投放50台电瓶车,以满足公交无法覆盖的偏僻路段。(东莞时报12月2日)
任何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制订,如果没有取得公众的广泛支持,围绕这项政策而起的民意纠葛,绝不可小觑。东莞禁摩衍生的民众如何解决禁摩后的出行空白,还真不容轻视。可喜的是,东莞相关政府部门已经重视并想办法解决。有官员表示“让问题暴露出来,知道群众有哪些不方便”的态度,更是令人期待。
如准备在社区路段投放50台电瓶车运营,虽然可以部分缓解禁摩后公共交通不能全面覆盖的交通压力。但客观说,50辆相较于之前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数不胜数的摩的,只能起到杯水车薪之效;还有官员表示“对于群众确有急事的,也可借助治安巡逻车出行”,公众算是又多了种“应急”方式,但能否随叫随到?是否用上去很美?
伴随着新政施行产生的阵痛,时间长短,取决于职能部门对新政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如东莞即将开始的全面禁摩,必然会使得相当一部分公众对出行方式的改变有颇多怨言,即使很多公众能够“改变出行意识”,长时间后,公众发现这种改变只是为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模式付出的代价而已。也就是说,公众期待的出行便利,倘无任何实质性改善,会是令人多么失望呀!
禁摩后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消除公众出行的交通空白区域。而依靠治安巡逻车的“应急”,或公众出行意识的改变,都非长久之策。真正还是需要投入足够量的如电瓶车一样的便利的交通工具。那么,足量电瓶车投放后,会不会也引发相应的治安问题?这就需要职能部门在投放时,及时跟进制度规范,引导电瓶车良性发展,杜绝黑电瓶车的生存空间,使得电瓶车的阳光发展与公共交通的绝对发达相辅相成,解决莞城禁摩后的滋生的交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