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模糊评议下的清晰指向

(2008-11-19 21:01:27)
标签:

民众

公众

政府部门

东莞日报

先天缺陷

杂谈

分类: 阅评

模糊评议下的清晰指向

18日, 东莞一年一度的“市民评机关”活动拉开帷幕。10750名市民将对市直机关的36个部门和32个镇(街)政府进行评议。评议内容也由过去的“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勤政”等4项调整为5项,多了对“依法行政”方面的评议。(东莞日报1119

即使评议的样本采集以“万”计(最早名叫“万人评机关”),也无法完整细腻地反映出更多个体的真实感受。评议结果与本地民众的现实“观感”肯定存在差距。只要样本化评议继续,这个软肋就仍然存在。在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对政府(部门)行为评议的语境下,一小部分民众拥有评议的权力,更多公众因此得到模糊的评议结果,大略地了解到政府部门的现实“表现”,也算是保障了一定的知情权。这次又把“依法行政”列入评议内容,更清晰地表明政府对部门执政行为规范的期待。执政行为越合法,政府部门就越容易被公众接受;于社会的法治进程同样是不无裨益的。

但不要误会,“模糊”评议并非就意味着公众可以接受更模糊的评议结果。这些群体代表(有没有代表性,其产生有没有合法性不可能清晰)的先天缺陷,公众可以“模糊”看待,但其评议结果数据的真实、完整,却不应该再“模糊”。技术层面上,美国所有所有民众选总统都可公开透明的统计出来,上万人评议分数的统计自然不是难题。如果非要“模糊”一下,那这样的评议可真没什么意义了。很难让人不怀疑这种“模糊”是对相关部门的美化,或是为挽回公众对政府的信心,虽然最后也会排出个一二三四。

也就需要相关部门来保证评议结果的真实性、原始性。毫无疑问,单靠部门自身的公信保证结果的真实原始,没什么意思。需要具有独立性、公信力的第三方来监督全过程,甚至每个愿意监督的民众都可以在任何环节实时跟进,全程没有任何暗箱操作的机会。由此得来的模糊评议下的清晰数据的评议结果,意义更大。

这是对民众期待所有个体对政府部门评议权实现诉求回应的更进一步。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再往前走几步不是更好吗?期待东莞倾听、尊重民意的清晰指向,现实中有行动的跟进。

                           2008-1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