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关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2008-09-04 12:21:08)
标签:
残障人士个人修养人格生理缺陷杂谈 |
分类: 阅评 |
比关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奥运会的时候,人们希望它的开始与结束,能让所有民众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即运动不只是运动员的,也是所有大众的,既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国家强势支持。即将到来的残奥会,人们当然也有所期待,除了成绩与奖牌,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世界性运动会,残障人士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尊重。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需求。普通人的物质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对这种需求的努力程度,政府只是为极少数的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资料。残障人士的物质需求则与之相反,政府必须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提供必要的食品、生活用品之类。这是国家人道主义的首要。
而所有人精神需求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政府显得无能为力。它可以给予制度的保障,比如不允许对残障人士的歧视,一视同仁等等,但它却不能有效约束、制止他人对残障者恶意的讥笑,至于眼神里流露出的好奇、不怀好意的指指点点,国家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你去问问身边的残障人士,他们最需要社会、公众做点什么?恐怕占绝对多数都不是物质层面的要求或者希望国家对他们权利的保障,而是希望公众能够尊重他们,不要嘲弄他们的生理缺陷,甚至当着他们的面流露出的厌恶之感。这种“不见血”的伤害,对他们伤得最深。如果说小孩子因为好奇或顽皮而对他们没有恶意的“大惊小怪”可以原谅,那么成人那种“大惊小怪”或眼神、行为中流露出来的“幸灾乐祸”就是无法令人原谅的。但是,大家都知道的,国家或他人根本无法对这种人这种行为采取一点点儿的强制性措施。这只是其个人修养的问题,只能说他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这种无力感,伤害着残障者。国家着急,懂得生命尊重生命的人也着急。但最多只能寄望这些有着不完整人格的人其人格的及早完善。甚至公认一些修养比较好的人,比如文人墨客,在彼此不满时也会拿对方的生理缺陷“说事儿”,好象只有如此,才最能解心头之恨。不过,所有人人格的完善,是不可能想像的。也就是说,总有人会嘲弄、讥笑或大惊小怪。
所以,不要被动的指望别人的人格提升为残障者创造让他们可以舒心的环境。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是残障者,会在被别人的嘲弄、好奇中度过一生,那种感受会怎样!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残障者,哪怕一个和善的如同寻常的眼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帮助。这种尊重,是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人”之尊重,健康的“人”,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紧要的元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