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共饮东江水
(2008-09-03 12:21:03)
标签:
环保东莞市水利局水量分水灭绝性东江杂谈 |
分类: 阅评 |
开源节流,共饮东江水
根据广东省水利厅日前公布的《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从明年起,东莞市每年最多分得东江水20.95亿方,东莞今年实际用水量预计超过23亿方,水量“入不敷出”。东莞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可以促进东莞改善供水格局,提高开拓水源的能力。(见昨日东莞日报)
东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所言极是。从2000年开始,东莞市的年用水量就以超过1亿方的速度递增。以这样的速度,即便此次分给东莞足够的水,今年可以饮水无忧,明年呢?后年?不用再问“此水几时休”,依赖东江的城市、民众也将陷于无水可饮的困境。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用水紧张线、国际严重缺水线的差距大小。
熟悉国情的人都知道,中国“地大物博”,但一“人均”,就有点儿名不副实。资源一定,人口越多,工业越发达,人均资源就越少。此次东江分水就是最佳例证。值得肯定的是,这次分水,充分考虑了东江流域最大供水能力,锁定了年最大取水量,摆脱了以往对资源灭绝性攫取的“惯例”;也彰显出政府层面,尤其是东莞市水利局的用水态度,即不会满足城市、民众无止境的用水需求,迫使城市、民众认真对待每一滴“水”。
东莞市水利局调查显示,要是提高各大水库利用率,水库每年至少为全市提供4亿方的水量。“4亿方”正好能够弥补东莞明年的用水缺口。哪怕节约用水在东莞得到非广泛的认可,东莞也可以无忧明年的用水。当然,这种乐观也仅限于明年。遗憾的是,目前水库的低利用率是水质污染所致。对水质治理的现实困难与复杂性,使得数字规划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只有节约用水一条路可走。
这个时候才想起普及全东莞的节水意识,所起作用有限。刚性的节水制度就显得无比重要,比如强制普及节水器的使用,强制工业用水废水的回收。而东莞目前只是依靠单元的阶梯水价来节水。很多“省电”空调,使用几年下来所省的电费,与购买时远高于普通空调的价格以及维修的过于昂贵(其核心技术大多来自国外),都让消费者觉得“上当”。如果节水器材费用与用户实际水费支出也有这种尴尬,那么节水就会更难。
我的意思是,政府在呼吁、强制节能同时,应该加大投入节能器材核心技术的研究,以降低节能器材的使用成本,以确保节能更容易被公众接受,才是解决资源紧缺的一劳永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