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别把刘翔逼得太紧
(2008-08-18 12:13: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奥运 |
别把刘翔逼得太紧
再过2个小时,代表中国速度的飞人刘翔就要上阵了。刘翔能不能得金牌?得不到金牌,我们应该怎样对他?之类,早就成为网络论坛的热门话题。这一战,注定要得到亿万人的关注。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自然是强烈希望他能够表现得“惊世骇俗”,表演得“惊艳”一些。
很多时候,竞技比赛充满着未知,不时地跳出几匹黑马,使得人们早就看好的“人”,带着遗憾而去。昨天,美国运动员埃蒙斯最后一枪只要6.7环即可夺金,但他只得4.4环;上届奥运会,他的最后一枪把子弹打在了别人的靶子上。命运给他开的这令人难以接受的玩笑,却也是诠释“未知”的有力证据。
“未知”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包括刘翔。一个人创造一次奇迹就相当了得,又怎么能苛求他人接二连三的创造奇迹呢?刘翔只是一个比普通人跑得快些的普通人,他跑出了人类史上的最好成绩,已经足够“惊艳”了。这次,如果还他能创造奇迹,我们自然为他高兴。但如果他没能超越自己,那也没什么,毕竟,他这一生不单单为创造奇迹而存在的。不客气地说,如果让我们来跑——只会跑得更糟,创造不了奇迹不说,创造人类史跑得最慢的“奇迹”倒是可能。
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因为刘翔代表着中国速度,代表着我们虚荣的自信,所以便“逼”着刘翔必须拿到这块金牌。8月16日,牙买加博尔特跑出打破世界纪录的9秒69,夺得男子100米金牌。有人表示,如果牙买加市场经济发达些,他的身价会大幅上涨。一举夺得8金的菲尔普斯因美国绝对的市场经济,其身价上亿还是上十亿都不再是问题。刘翔能不能再次刷新历史——基于中国已经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因素考量——决定着他的身价的升或降。身价、利益、待遇之类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它们毫无疑问代表着这个人的成败。世态炎凉,最能概括。
专栏作家赵牧在博客上举了一个例子: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举重选手弗拉索夫,当时世界第一大力士,曾破过31次世界纪录。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上,已经老了的弗拉索夫败给了对手扎博金斯。事后他发现连他从前引为“知己”的人物,都急剧地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他说,他这才明白这些人器重的不是他这个人,而只不是代表国家荣誉的金牌而已。
我不担心刘翔,他不至于得到如此“待遇”。但对一个曾经有过贡献的人“急转弯”态度的社会,令人担忧。不能像对待成功者一样对待失败者,不能宽容失败,谁还愿意为社会付出呢?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够像对待原来的刘翔对待他,不管他是成功还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