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我们胜了,理性败了

(2008-08-17 16:57: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奥运

我们胜了,理性败了

这是奥运开赛以来,最让我揪心的一场比赛:16日晚,北京大学体育馆举行北京奥运会男团半决赛,中国与韩国对决的首战,中国的马琳以11-8,7-11,10-12,13-11和11-5,险胜韩国的吴尚垠。从这个比分,应该能看出比赛的胶着场面。马琳的得分或失分都引得现场观众的绝对热烈的呐喊、助威。如果不是汉语的“加油”,或许韩国队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主场。印象中只有韩国和中国观众才能把主场气氛烘托得这么好。

2002年在韩国举行的世界杯上,“红魔”令世界对大韩民族刮目相看。感性太多于理性,虽然能够迅速让你感到比赛的氛围,但也让人害怕,声势浩大,群情激奋,观众眼中的“敌方”表现过好的话,会不会被“吃”掉?玩笑而已。过于感性,除了表明观众太过兴奋与热情,还可能被解读为“敏感、脆弱,把得失看得过重,民族荣耀感比较强烈”——越敏感自尊的民族,其不自信程度越深。把一场比赛,一个球的丢失,看作是一场“敌我”战争的胜败,难道是自信的表现?

一位朋友之前说,乒乓球比赛最没意思,就像放了很多糖在地上,中国队随手就能捡起几个来。当时我也比较支持他的说法。事实才最具说服力,说得一点没错。看过这场比赛后,我才发现,这种说法是多么的自以为是。虽然中国队最后进入了决赛,但这不是中国队随手捡起来的。马琳与吴尚垠你一分我一分的你来我往,估计把每个观众的心都揪了起来。现场观众“马琳,加油;中国队,加油”的声浪,明显的影响到了现场解说。情绪引带着声音,在现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主场狂潮。这种主场氛围,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强大压力,都让马琳放不开,到最后都没能进入最佳状态。

很遗憾,我也表现得过于感性。虽然一广告中也说,中国乒乓球遭遇的对手越多,中国乒乓球队越强大,我比较赞同。而且之前我也说了《“梦之队”的失败总是令人期待》,可是到了关键时刻,理智却被打败,骨子中那完美无缺的胜利才算胜利,起了作用。“金牌”、“大满贯”,才是完美的胜利。虽然金牌获得的暂时的快感,有可能要中国乒乓球队付出长久疼痛的代价。无人能憾得动的霸主地位,很容易成为继续前进的绊脚石。

所以,在另外两局比赛中,中国队乒乓球队的轻松,使得我兴奋的跳起来。我们胜了,理智却败了。我的意思是说,欢喜也罢,悲伤也罢,感性也罢,理性也罢,在我们大喜大悲、大哭大叫之后,能够迅速走出这情绪波动导致的绝对感性,一时的患得患失不算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从得失之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以促进自己更好更快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