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荣耀属于埃里克·尚托
埃里克·尚托,美国运动员,13日在奥运会男子200米蛙泳半决赛中最终以2分10秒10的成绩位居小组赛的第六名,惜别决赛。但CCTV解说员激动地说应该授予他金牌,甚至之前他一进场就赢得了“水立方”近2万名观众最热烈的掌声。很显然,他得到了别人(包括我)的尊重——
两个月前,25岁的尚托被确诊为患有睾丸癌,在艰难地作出“站在奥运会游泳赛场”选择后,他又出现在游泳馆,凭着选拔赛上的出色表现,取得了北京奥运会200米蛙泳的参赛资格,12日又以预赛第七名的身份获得了200米蛙泳半决赛的资格。
虽然他没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在我们心里,他已经做得最好。不是因为这其中的悲情元素,滋生了我们怜悯之情。就连他自己都一再强调,他同样害怕癌症,“不愿给人们留下不顾一切、铁心参加奥运会的印象”。传统教育告诉我们,悲情的话,就要悲情到无法企及。比如尚托,依照中国模式,不但要大肆宣传其怎么努力拼搏、坚毅之类,更会夸大病情,塑造出让你无法理智起来的,只能怜悯、悲伤的形象。
所以,是尚托的理智,却又不乏挑战自我的品质,赢得了我们的尊重。尽管他最终没能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毫无疑问,在我们心里,他已经拿到了金牌。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奥林匹克的精神本质。那一刻,荣耀属于他。
他是英雄,但并非中国式英雄。他没有不顾一切的品质,也没有绝对完美无缺的榜样力量,他更没有狂热的为榜样的欲望,他更缺乏中国式英雄的感性。他用颇具逻辑性的理性分析,拒绝媒体公众对其与病魔作斗争的无限推崇。他以行动表明,先做个正常的有感情的“人”,比如自己(家人)才是最优先选项,再如,自己也不是视死如归之类很英雄的人。由作为他“很好榜样”的美国著名的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因家人而离开了赛场看,他们是同类。阿姆斯特朗也曾患有睾丸癌,并最终战胜病魔,希望尚托也能如此。祝福他,我心中的英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