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2008年06月26日]

标签:
杂谈 |
分类: 阅评 |
尴尬的“立锥之地”后应有华丽转身
6月22日,南方都市报记者从东莞市国土资源局获悉,到去年底,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已达155万亩,占行政区域总面积的41.9%。有镇街建设用地规模甚至超过了区域总面积的50%,个别镇街,前期土地资源消耗过快,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日记 <wbr>[2008年06月26日] 日记 <wbr>[2008年06月26日]](//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可以看出,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成正比,是东莞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但土地资源的有限,决定了经济发展在土地使用最大化后会阻滞不前。近来东莞经济发展遭遇“瓶颈”( 造成这种现状,也有土地以外的原因),似乎是种佐证。
这一特点不管是不是东莞发展的“故意”的主导思想,都很可怕。首先,政府层面继续朝着“卖地”经济最大化方向前进。土地被卖出的越多,意味着越多的人会失去土地。一旦建立在这些土地上的经济体停滞,依赖这些经济体的民众(及其背后的社会)就会危机四伏,土地产生不了利润,他们如何生存?眼下就有这样的实例,企业弃厂而“逃”,空荡荡的厂房产生不了任何利润,靠企业分红的失去土地者,陷入困境。其次,它等于在变相鼓励,土地需求大但产生不了多少利润的企业的不转型。表面上,政府提高了GDP,企业获得了利润,“双赢”!实际则相反,它使得企业错失转型良机,在社会真正要求其转型(尤其是政府已经提供不了那么土地给他们使用)时,已无路可走。企业面临要么破产要么转移的局面。政府无地可卖,GDP还怎么提高?再次,上下一致的土地造钱思想,使得土地价格虚高,经济“虚”荣。在房地产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房价过高,依靠房子带来的表面的繁荣经济,随时可能崩盘。而且它造就了大规模的土地违规使用,大量土地闲置。报道中指出,两年来东莞已收回闲置土地4万多亩。
所以亟待东莞市在遭遇无“立锥之地”的尴尬后,能够反思其卖地经济思想,而有华丽转身。以最少量的土地换得经济的最大规模发展,避免土地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更有型,更稳固。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转身的东莞,去年单位用地GDP产出和单位用地税收贡献,均比04年增长了一倍;土地类信访案件比05年同期也下降了56%。
6月22日,南方都市报记者从东莞市国土资源局获悉,到去年底,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已达155万亩,占行政区域总面积的41.9%。有镇街建设用地规模甚至超过了区域总面积的50%,个别镇街,前期土地资源消耗过快,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
![日记 <wbr>[2008年06月26日] 日记 <wbr>[2008年06月26日]](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可以看出,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成正比,是东莞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但土地资源的有限,决定了经济发展在土地使用最大化后会阻滞不前。近来东莞经济发展遭遇“瓶颈”( 造成这种现状,也有土地以外的原因),似乎是种佐证。
这一特点不管是不是东莞发展的“故意”的主导思想,都很可怕。首先,政府层面继续朝着“卖地”经济最大化方向前进。土地被卖出的越多,意味着越多的人会失去土地。一旦建立在这些土地上的经济体停滞,依赖这些经济体的民众(及其背后的社会)就会危机四伏,土地产生不了利润,他们如何生存?眼下就有这样的实例,企业弃厂而“逃”,空荡荡的厂房产生不了任何利润,靠企业分红的失去土地者,陷入困境。其次,它等于在变相鼓励,土地需求大但产生不了多少利润的企业的不转型。表面上,政府提高了GDP,企业获得了利润,“双赢”!实际则相反,它使得企业错失转型良机,在社会真正要求其转型(尤其是政府已经提供不了那么土地给他们使用)时,已无路可走。企业面临要么破产要么转移的局面。政府无地可卖,GDP还怎么提高?再次,上下一致的土地造钱思想,使得土地价格虚高,经济“虚”荣。在房地产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房价过高,依靠房子带来的表面的繁荣经济,随时可能崩盘。而且它造就了大规模的土地违规使用,大量土地闲置。报道中指出,两年来东莞已收回闲置土地4万多亩。
所以亟待东莞市在遭遇无“立锥之地”的尴尬后,能够反思其卖地经济思想,而有华丽转身。以最少量的土地换得经济的最大规模发展,避免土地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更有型,更稳固。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转身的东莞,去年单位用地GDP产出和单位用地税收贡献,均比04年增长了一倍;土地类信访案件比05年同期也下降了56%。
前一篇:蓝图振奋人心,现实障碍依旧
后一篇:新莞人完美“自治”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