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振奋人心,现实障碍依旧

标签:
杂谈 |
分类: 阅评 |
蓝图振奋人心,现实障碍依旧
仅从这个规划所描绘的蓝图看,确实很振奋人心。东莞房价究竟能不能理性回归,最终需要实践检验。但并不妨碍我们从常识角度来评判这个规划。如果它更符合常识,那么规划前景就值得期待。相反,它是个不符合常识的“另类”,那它就是不能充饥的“画饼”。
一般说,市场经济有个理性的自我调节适应市场的过程。以商品供需为例,供大于求,商品的自我调节就是价格下降(正常情况而言),商品过剩,消费者就会“挑三拣四”,质优价廉的商品才能卖得出去;求大于供,消费者就不会再“挑三拣四”,而是为购买到这一商品倾尽其能,一紧缺商品价格就上涨。这个规划暗示了东莞的房子只会减少,什么意思?所有购房者需要注意了,供大于求的时代快要结束了——房价还会涨上去——赶紧买房!以行政规划为地产商卖房,这招真高!
即便房子供需与其价格能够脱离市场经济理性的自我调节常识,即通过减少新建房面积来平抑房价,能够让公众看到房价理性回归的前景。东莞市房价的理性也依然让人怀疑,规划每年新增用地668万平米,国土部门目前每年可用的经营性用地在200万至300万平米(甚至有年份不足)之间,差额面积如此之大,对平抑房价是好事还是坏事?规划每年要新建住房1100多万平米,是每年实际需求量的3-4倍,对于已经持续冷清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它是在扩大供大于求的现状。这个规划是经过专家评审并形成成果的,也就是说,规划数字才是达成平抑房价的最佳。一个被业内人士广泛质疑,实际上又不具有可操作性的蓝图,对于房价理性回归这一可能,能起多大作用?
建立在“莫须有”基础上的蓝图,加上反市场经济常识的理论逻辑,我们看不出它于东莞房价回归理性的真正价值。房价究竟高在哪儿?公众认可的说法是,政府对于土地经济的倚靠,增加了地产商开发的成本,同时政府又不会放任房价的下降,再加上地产商对于自身利润的期待,以及政府利益部门的撑腰,房价从来都是高高在上。医生治病讲究对症下药,头病医脚,病人就很难康复。东莞市这个住房建设规划,意在为东莞房地产业治病,却不找病根,虽然也是找专家装模作样地评审一番(令人怀疑这些专家还有没有专业精神),除了病根没找到,什么都找到了。这样东莞房地产业的病能治好吗?虚高的房价怎么会降下来呢!
[房价真正的理性回归,既取决于政府部门对房子经济的依赖程度,也取决于地产商对房子利润的期待。如果政府能够降低对房子经济的依赖,或者说不再指望卖地卖房来增加收入,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地产(商)的依赖,又不再是他们死不降价的强势支持者,地产商的利润期待自然会下调。成本和利润均降的情况下,房价下降理所当然。这才是治东莞房地产业之病的良方!]
如果依据这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规划,东莞市未来五年,无论是规划建设总面积还是规划建设各类住房总套数,都将超过深圳。经济规模低于深圳的东莞,建了这么多“虚空”的房子,留给评审规划的专家们住?2006-2010规划还正在实施之中,突然又来了一个2008-2012年规划,交叉的2008年到2010年这几年,采用哪个标准?难道要双管齐下?问题是公众并不需要这么多需要邀请专家评审的多重标准,因为邀请花钱,背后一系列东西也要花钱。[这个结尾是按老兄的要求这样改的,我更喜欢上一个,因为那比较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