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莞最需要没有限定的“人”

(2008-06-05 23:56:40)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评

东莞最需要没有限定的“人”

马强军先生(《东莞离不开“低素质”人群》一文作者)认为,是数量庞大的“低素质”人群成就了东莞的“今天”;谢锐勤先生(《东莞更需高素质人才》一文作者)认为高素质的人群才可能造就东莞的“明天”。到底谁更重要些,高素质人群?低素质人群?

虽说“人民才是历史的缔造者”,最广大人民才是社会的推动者,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高素质人群之于社会的发展的价值——他们有可能更小成本地推动社会更快地发展——这也不是否定低素质者不给底素质者生存空间的理由,即使东莞有一天真的发展到谢先生在《东莞更需高素质人才》文中描述的前景,“‘低素质’的人群想留也没有空间,高素质的人才也会主动源源不断进来”一样。没了“低素质”人群留的空间的东莞,每天制造的相当可观的生活垃圾谁来清理?“高素质”的人放下重要的创造工作来清理垃圾?(我可没有任何歧视低素质人的想法,哪些人从事哪种工作,只是社会分工和效率等因素使然。)会不会是大材小用?仅就人才成本论,也是极不合适的。

比如,我们的社会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全部都是为了“人”成为科学家,但社会最终也需要不了那么多科学家,于是就得要求有些科学家们从事清理垃圾之类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一个社会培养一个科学家与培养一个垃圾清理工人的成本,有可比性吗?值吗?!

由此可见,人才成本与社会分工等因素,决定一个社会的发展既需要“低素质”的人,也需要“高素质”的人。前者更占优势或者后者更占优势,只是取决于社会的发展水平。但可以肯定,社会发展到再高阶段,也始终离不开“低素质”的人,只不过在数量上可能会尽可能少些而已。反之,社会倒退到再低级阶段,也总有“高素质”的人存在,数量上比较少而已。理论上说,人一生下来就因为资质等原因,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更好些(也可能更糟糕些),人的高素质与低素质是没办法避免的。但现实社会的人,不会接受像《美丽新世界》(A?赫胥利)中,高等人鄙视低等人,低等人也“乐天知命”的悲观地基因决定地位论。甚至连猴子遭受不平等待遇时也会感到愤怒(2003年著名科学杂志《自然》曾发表美国科学家一项研究,发现猴子也具有平等观),何况从猴子进化而来的人?

城市(社会)需要哪种人更多,决定于城市(社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两种人的需求,而非人为的限定哪种人的生存空间来控制这一群体之数量。于城市管理者而言,最为高明的方法就是放低进入城市的门槛,接纳任何人(群体)的进入,只要他在这个城市有能够生存的空间(比较极端的是,哪怕是抢劫犯,只要他在这座城市比在其他地方靠抢劫生存得更好,他就可以呆在这座城市——这种空子是管理者失职造成的)。

我的意思是说,于东莞而言,低素质人群更多些,还是高素质人群更多些,这都不能决定东莞城市的“品质”。就像繁华都市中的贫民窟遮挡不住城市的光芒一样。管理者最要紧的不是设置条条框框来限制某一群体,只需要保障各群体能够相安无事,任何人都能够很快地找到符合自己角色的身份定位,城市更有效率更有序的前进,而不是彼此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地为“城市更需要谁”而争论不休。也就是,东莞更需要没有限定的加上修饰语的“人”。只要东莞能够让两群体融洽地为东莞城市努力打拼,营造出个体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氛围,东莞的明天就会更好!推而广之,国家治理也是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