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视频监控能让东莞治安好转吗?
(2007-08-22 06:53:55)
广州日报报道,东莞市要在全市安装10万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并规定了四类出租屋也要安装视频监控。对于出租屋,只是在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而不是在房间里面,并不会侵犯到租住者的隐私。10万个监控头建好后,盲区和空白会减少,但并非对整个城市的监控就百分百没有遗漏。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8/21/6/2/1151f51a14a.jpg
隐私与安全,公众都需要。东莞的回答是:想要安全,就得少点隐私。个人活动空间的减少,隐私被蚕蚀,都是安全惹的祸。目前很多地方公众的安全,都是这种模式,放弃一些隐私,换得可能的安全。虽然这种模式,关系着民众切身利益,民众并无多少决定权(甚至是一点儿也没有)选择或不选择。这且算了,现在的问题是,民众付出一定的隐私权后,能否换来些些社会安全——人身、财产之类安全,也应该由东莞市直接回答。不过,东莞如何回答,民众还是只能接受,这种致命伤决定了,我们讨论东莞街头的摄像头是否更多的侵犯到公众隐私,总有那么点矫情。
但,从更常识理论上看,隐私权是民众必须有的,安全感也是社会必须给的。如果非要以侵犯隐私来保障社会治安的话,也应该有些底线,如不干涉到公民的私生活之类。东莞在出租屋出入口安装摄像头,如果民众不是暴露狂或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之迹的话,即使总感觉有只眼睛盯着自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仅仅付出不适的代价,得到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小失大得还是值得的。这种推论,还需要由东莞市的回答支撑。依笔者看,在监控头不能保证盲区和空白全无的话,警方仍然按原有方式“治”、“安”,保不准作奸犯恶者就钻了这个空子。东莞想要彻底扭转“治”、“安”形势,除了摄像头的监控,更要投入相当大的警力。
可能的罪犯,“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摄像头的可靠性并不如警力。从这个意义而言,即使是投入再大量的摄像头,也无法相对控制犯罪势头。有犯罪的可能,即犯罪环境存在的话,摄像头存在不存在,都不是关键。警力的现实存在,自然要比摄像头更有威慑力。
但这两种因素,并不是影响可能犯罪的最关键因素。这就回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命题上来,人,为什么要犯罪?为什么在东莞喜欢犯罪?不知道当地相关部门有没有考虑到这个宏观命题。更多时候,这种牵扯到人性的命题,并非就一定需要专家学者的论证,相反,政府部门营造的社会氛围——对人格的塑造、成型之类——都是人为什么犯罪的诱因。这才是可能犯罪的最根本原因。
而东莞的“摄像头”举措,不是抑制人的犯罪,而是监控人的犯罪。“人为什么犯罪”的命题,如果不去正面面对,那么东莞的治安形势就还是令人不太乐观。也就是说,即便民众付出了一些隐私代价,东莞装了更多数量的摄像头,当地民众还是不太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