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

(2011-01-05 22:21:57)
标签:

健康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活化; PAC-1; P2选择素
[摘要]  目的: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术( FCM) 结合血小板活化特异性单抗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PAC-1、P-选择素(CD62P) 作为分子标志物,利用FCM 荧光标记法检测3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 例健康对照者微量全血PAC-1、CD62P 血小板表面阳性表达的百分率,并比较急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PAC-1、CD62P 在血小板表面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PAC-1、CD62P 阳性率分别为[ (17.26±5.36) %、(4.01±2.78)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2.15 ±0.55) %、(1.06±0.53) % ,  P < 0.01 ] 。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 < 0.01)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血小板活性增强,全血FCM 能准确地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水平,抗血小板药物能显著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识别活化血小板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发展,流式细胞术( FCM) 以其快速、敏感、准确、特异的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活化血小板的检测,为临床评价血小板在体内的活化程度提供早期、特异的诊断指标。血小板在血栓性疾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只有血小板活化后才参与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本文以PAC-1 、P2选择素(CD62P) 作为分子标志物,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和30 例健康对照者微量全血PAC-1、CD62P 血小板表面阳性表达的百分率,并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后PAC-1、CD62P 在血小板表面阳性表达的变化。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 (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5 (平均51±9) 岁, 全部病例选自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我科住院治疗患者,诊断符合WHO 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病程2天。入院后给予扩冠、抗凝等常规对症治疗。另选正常对照组30例 (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0 (平均48±8)岁,为同期医院体检中心健康者。所有受试者均除外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352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