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曲班治疗直接PCI术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2010-11-06 10:07:21)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4岁,主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入院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于次全闭塞并有大量血栓的LAD近段及80%狭窄的LAD远段各置入1个支架,贴壁良好,TIMI血流3级。LCX近段75%狭窄未干预。术中应用普通肝素10000u,术后IABP支持1天,静点替罗非班共计15h(300ug/h,体重75 kg),皮下注射依诺肝素7天(0.6mg,q12h)。入院后第8天拟处理LCX病变而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AD支架完全闭塞,可见大量血栓。行PTCA及PCI术过程中反复血栓形成,经多次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500ug后,血栓消失。术后加强抗血小板治疗,口服氯吡格雷150mg QD,阿司匹林300mg QD,西洛他唑50mg Bid,持续静点替罗非班300ug/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0.3mg q12h。次日常规血细胞计数显示血小板3.0G/L(入院时150G/L)。RBC和WBC正常,无便血,尿血,无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双下肢散在皮下出血点。
讨论
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绝对值<15G/L或<10G/L或较基线值下降>50%,与住院期间的出血风险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以血小板计数<15G/L为诊断标准,在当前进行标准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达13%。
PCI围手术期多种原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首先应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分析常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诱导血小板聚集、堆积,导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能正确识别血小板造成计数偏低。应用其他抗凝剂如枸橼酸钠或手工计数可确诊。
临床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即原有分型的HIT II型。PCI术
病例介绍
讨论
文章来源:
点击查看全文:
前一篇:21岁心肌梗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