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肺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心电图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
【摘要】肺血栓栓塞症(PTE)是院内死亡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欧美国家的初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严重。本例患者同时合并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实属罕见.现报告急性肺栓塞合并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心电图分析1例.
患者女性,55岁。因子宫肌瘤继发性贫血要求手术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右下肢静脉曲张多年。术前常规检查:血压160/94mmHg,心率88次
/分,神清,贫血貌,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软,双侧附件阴性。查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劳损。B超示:子宫肌瘤4.1×4.7cm。2007年
11月21日下午做子宫全切术,术后一切正常。但第三天即11月24下午15:00患者感觉胸闷,后下床小便时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当时
SPO2
72%,血压54/40mmHg,呼吸32次/分,心率52次/分,症状持续无改善。经多科会诊考虑肺栓塞可能。立即做肺螺旋CT,结果显示:双侧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栓塞。查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SⅠ、QⅢ,TV1~V4倒置,同时伴有STⅡ、Ⅲ、aVF抬高0.05mV,考虑有下壁心肌梗死可能。11月24日17:00即2小时后复查心电图示:Ⅱ、Ⅲ导联呈Qr型,Q波有加深加宽,aVF导联呈qR型,伴有ST段
Ⅱ、Ⅲ、aVF导联弓背向上抬高0.1mV,并有对应导联Ⅰ、aVL、V5导联ST段呈水平形压低0.05mV,V1导联呈rsr′型,TV1平坦,V2~V5导联倒置,三度AVB消失。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提示急性肺栓塞。这时化验室心肌酶谱显示增高:AST
265.5u/L、LDH 1690.4u/L、CPK 1356.5u/L、CK-MB 103.07u/L、HBOH
1057.5u/L、TNT
6.4nG/mL。立即进行消融与溶栓治疗。11月25日复查心电图记录示:Ⅱ、aVF导联呈QR型、Ⅲ导联呈Qr型,V1导联rSr′型消失,STⅡ、Ⅲ、aVF弓背向上进一步抬高0.2mV,Ⅰ、aVL、V2~4导联水平型压低加深到0.1mV,TⅠ、aVL、V1~4倒置,V5、V6导联平坦。心电图诊断:下后壁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图形消失。第二次心肌酶谱结果显示:AST
1299u/L、LDH 142.28u/L、CPK 2029.5u/L、CK-MB 169.62u/L、HBOH
1197.8u/L。11月26日术后第三天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呈Qr型,Q波加深加宽明显,加做V7、V8、V9导联,心电图诊断:下后壁心肌梗死。根据一系列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心肌梗死诊断确准无疑。经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治愈,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经治疗一月出院,6
个月后复查心电图显示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经过:①一般处理:患者住入RICIL,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及SPO2,绝对卧床;②吸氧,抗感染、丹参等静脉注射;③血栓消融:11
月24日在DSA下行右侧股静脉穿刺,插入导管至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先至左肺动脉,后至右肺动脉,注入造影剂,见两侧肺动脉充盈缺损处,置入血栓消融导管,内置式叶片高速旋转产生强大涡流,安全快速地将血栓吸入导管并粉碎,对血栓反复进行消融,术毕再次肺动脉造影,见右肺动脉有50%打通,再从导管于15分钟内注入尿激酶50万单位,退出导管,再下腔静脉内置入静脉滤器一只,结束手术;④溶栓治疗:手术后每天静脉滴注尿激酶50万单位,共7天,给低分子肝素治疗10天,华法令5mg/d口服。患者胸闷症状于血栓消融术后立即改善。随访一年,患者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