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膜部室间隔缺损(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VSD)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可能原因及注意问题。方法:对
542 例成功行 mVSD 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 ,术后 5
d ,1、3、6、12 个月随访。结果:术后 14
例出现三尖瓣反流 ,其中 11 例术后即刻及 3 d出现少量反流。22
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前叶腱索附着异常中 3 例最短术后 4 d、最长
1 个月发现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
,出现中量反流。三尖瓣隔叶、腱索和(或)缺损周缘增生的组织粘连融合
,形成缺损口右室侧多孔及不同形态 ,其中 7
例呈较大的囊袋样不规则形或瘤形
,缺损口周缘部分由三尖瓣隔叶和(或)腱索构成。结论:mVSD封堵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可能为导管损伤腱索、输送杆损伤腱索和封堵器磨损腱索。术前选择适应证时
,除常规观察项目外
,还应注意观察三尖瓣前叶腱索位置、缺损周缘构成的组织结构及缺损口右室侧形态
,以减少并发症。
经导管膜部室间隔缺损(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VSD)封堵术在国内已广泛开展 ,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4]。随着治疗例数的逐渐增多 ,各种并发症相继出现[4 ,5
] ,三尖瓣反流作为 mVSD 封堵术并发症之一
,其出现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并发症产生的可能原因及注意问题
,以降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2 年
7 月至 2004 年 12 月间心血管内外科中心拟行 mVSD 封堵术患者 553 例
,手术成功者542例,男272例,女270例,年龄 1.5~45 岁,平均(11.4
±9.7)岁。其中22例伴三尖瓣前叶腱索附着位置异常, 男、女各11 例 ,年龄
2.5~35 岁 ,平均(13.4 ±9.4)岁 ,<10 岁者 9
例。成功封堵中发现三尖瓣反流者 14例 ,男、女各 7 例 ,年龄 4~39 岁
,平均(15.5 ±13.3)岁。未成功封堵中三尖瓣反流者 1 例 ,女 ,5
岁。
二、仪器与方法
采用 HP
Sonos 1500 及 550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5 MHz 及
2.0~4.0 MHz。封堵术前选用自然组织谐波功能
,必要时可选择局部放大功能。
采用胸骨旁及心尖部或剑突下检查部位
,选择左心室长轴、大血管短轴、心尖五腔观等 ,于封堵术前观察 mVSD
的大小 ,缺损残端距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距离 ,三尖瓣腱索附着位置
,缺损口右室侧形态
,缺损口分流及瓣膜有无反流。封堵术中判断封堵器的位置是否正常,有无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封堵术后
5 d 及1、3、6、12 个月时随访 ,随访最长时间为 24 个月
,以判断术后疗效及有无并发症。
三尖瓣反流半定量判定标准:少量反流为反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的比值
< 20 %;中量反流为比值20 %~40 %;大量反流为比值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