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鲜阳教授谈: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及评价

(2008-08-15 13:25:06)
标签:

健康

 
关键词:2008结构性心脏病西安论坛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21%,女性是男性的2倍,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PDA。早产儿中发病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000g者,其发病率高达 80%。PDA可以是单一的畸形,也可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同时存在。PDA管径大小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小 PDA者(内径≤2mm)早期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有杂音;中、大PDA者,有活动后心悸、气短、乏力和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PDA内径≥6mm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常伴有生长发育不良,有感染和心力衰竭(心衰)病史,肺动脉压力过高会产生右向左分流的差异性紫绀。PDA容易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出现心力衰竭及周围血管脓性栓塞等症状,患者的自然寿命不超过50岁。
    1938年Gross成功地为1例7岁女孩进行了经胸PDA结扎手术,1966年 Porstmann等[1]首先经导管泡沫塑料塞子栓塞PDA获得成功,1986年Rashkind等[2]研制了双面伞状闭合器,1990年Sideris[3] 采用纽扣式双盘状补片,1992年弹簧圈开始临床应用[4],后来 Masura等[5]报道首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成功。国内方面,1983年上海儿童医院钱晋卿等[6]率先开展了 PDA栓塞术,1998年 Amplatzer封堵器在许多医院相继使用,尤其是国产化的封堵器材在临床推广普及,传统的开胸手术已逐渐被 PDA封堵术所替代。以往外科动脉导管结扎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病死率为0.5%~1.0%,其手术并发症,如左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 2.0%~5.0%,再通率为 2.0%~10.0%。
    一、PDA封堵术适应症
    随着介入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和封堵器材的不断改进,我们认为目前 PDA封堵术的适应症:年龄≥3个月,体重3kg以上的各种类型左向右分流的 PDA,且不合并需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畸形均应首先考虑介入治疗[7]。有以下情况时应特殊处理。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